綜合美媒報導,美國政府及企業正耗資數十億美元在北美建立電池供應鏈,而聯邦補助措施有助擴大美國本土電池生產,對推動美國電動車長期發展計畫具關鍵地位。
電池為電動車製造最昂貴部分,約占電動車成本1/3,美國電動車製造商傳統上不自行組裝電池,而依賴分布廣泛的供應鏈,包括原材料主要來自澳洲(鋰)、印尼(鎳)、剛果(鈷)及中國(石墨)等國家開採,礦物加工、電池暨組件生產、電動車組裝則多由中國廠商完成。
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為北美製造電池提供補助措施,並懲罰向國外採購電池車商,有效刺激美國從電池製造到新創公司開採原材料等新計畫,另美國政府亦運用2021年通過的「基礎建設法案」規定,提供約20間企業總計28 億美元補助,擴大國內生產電動車電池及電網,例如鋰、石墨等電池材料加工、電池組件製造、使用回收材料生產,並專注特定材料及組件等供應,降低美國電池製造商對外國供應鏈依賴,例如美國電池製造商Amprius Technologies獲聯邦政府補助,研發矽奈米線為主的負級材料,生產具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
汽車製造商正與電池生產商成立合資企業,藉以獲取美國政府補助,並加強供應鏈管控,預計未來5年在現有汽車組裝廠附近將有數十間電池工廠投資計畫,其中多數位於美國中西部及南部,雖然這些計畫為美國本土產製電池邁向重要一步,惟電池廠仍依賴從國外採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