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時至今日,代工廠“激情囤貨”埋下的隱患終於暴露出來。在終端產品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矽晶圓現價的跌幅與終端需求情況掛鉤。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資料,2020年全球前五大半導體矽晶圓廠商分別為日本的信越化學和勝高、臺灣環球晶圓、德國世創電子材料以及韓國的SK Siltron,共佔據全球半導體矽晶圓市場超過85%的份額。
據《經濟日報》報導,矽晶圓現貨價格近三年來首次出現下跌,波及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晶圓。廠商表示,現階段晶圓廠方面矽晶圓庫存積壓,仍待時間消化。
矽晶圓為台積電、英特爾、三星、聯電等晶圓廠生產必備原材料,是觀察半導體景氣動態的關鍵指標,也是智慧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產品中使用的電子晶片的基礎。矽晶圓現貨價更是貼近當下市場情況,比合約價更能第一時間反映市場動態。消息稱,矽晶圓現貨價格出現下跌,環球晶、台勝科、合晶等台廠受到影響。
其中,環球晶擁有高比例長約,該公司表示合約價不變,對客戶的支援是在交貨期方面,現貨價則由市場供需決定;台勝科擁有不少長約客戶,指出預期下半年將恢復正常;合晶表示,8英寸矽晶圓價格持穩,部分配合客戶拿貨節奏調整,6英寸產品配合客戶進行庫存調節,首季相關出貨量估計將小幅減少。
另一方面,德國矽晶圓製造商Siltronic(世創)表示,目前客戶對其矽晶圓的需求仍然強勁,但終端市場的放緩可能會拖累2023年業績。英飛淩是世創最大的客戶之一,英飛淩日前稱,我們看到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和資料中心等領域的需求明顯疲軟。
據悉,矽晶圓廠商透露,去年第4季客戶產能利用率就明顯降低,現在客戶庫存堆高情況實屬嚴峻,勢必進行庫存調節。存儲方面減產、砍資本支出的情況已較為嚴峻,甚至有晶圓代工廠部分矽晶圓庫存水位已高達五、六個月,等於是“多到滿出來”,當然不願再拉貨甚至要求砍價。此外矽晶圓廠商表示,受升息、通膨等因素影響,市場終端需求減少,去年第4季傳出矽晶圓現貨價開始鬆動,近期則開始降價,為疫情爆發三年多來首見。
廠商指出,後續長約履約狀況與長約價走勢,將是左右矽晶圓廠今年運營的關鍵,若長約價格能守住、客戶也在後續補足拉貨量,相關廠商還仍有機會力爭運營增長。
報導顯示,對於需求相對最弱的6吋矽晶圓,本季現貨價跌幅最大,約下跌個位數百分比;8吋矽晶圓平均而言變化不大;12吋矽晶圓現貨報價相對最穩,但業者稱已有客戶要求降價,雙方正協商中。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頭部晶圓廠在2022年宣佈擴產,按照原計劃計畫來看,這些新產線有望於今年下半至2024年陸續開出。目前,環球晶正在六個國家、九個廠區擴產;滬矽產業子公司Okmetic矽片擴產項目日前正式動工。
資料顯示,矽晶圓廠之外,晶片產業鏈對碳化矽晶圓、特色工藝矽晶圓的熱度依然很高。Okmetic為專門生產用於製造MEMS、感測器、RF濾波器和功率半導體的特色工藝矽晶圓的公司;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半導體製造商Wolfspeed宣佈,計畫在德國薩爾州建造全球最大的200mm碳化矽晶圓工廠;環球晶近期表示,目前除小尺寸晶圓稼動率稍微鬆動外,大尺寸及特殊晶圓皆滿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