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美電動車 掀建廠熱潮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在電動車轉型帶動下,美國正迎來數十年來最大新建車廠熱潮,而聯邦政府祭出的全新補貼計畫,又加快建廠腳步。

儘管各大汽車製造商也擔憂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但在這場電動車的競賽中,他們看的是更遠的未來。

華爾街日報報導,位於密西根的汽車研究中心(CAR)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各大車廠承諾在美國投資設廠的金額約330億美元,在2021年已承諾投資新車廠370億美元後,無異於錦上添花。這個數字遠高於2017年的90億美元,也是20年前的八倍。

帶動這股建廠熱潮的最大因素是,汽車製造商競相推出電動車。去年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可望進一步加快業者投資的腳步,因為這項新法案會針對氣候議題投入資金,將撥款上百億美元以補貼電動車和電池廠,以及對鋰、石墨等電池材料加工的設施。

部分外國車企瞄準美國進行擴張計畫,例如現代汽車已公布在喬治亞州斥資55億美元設廠的計畫。與此同時,Rivian等美國本土電動車新創正擴大自行生產的能力。

這種現象反映業者集體押注消費者將購買的電動車數量,足以讓他們的投資回收。顧問業者AlixPartners數據顯示,全球汽車產業計畫到2026年對電動車投資5,260億美元。

在過去一年內,更多電池製造供應鏈遷到美國,也催生出許多新建廠計畫。

儘管當今許多電動車電池仍在亞洲製造,但運輸成本、加上倚賴海外供應商的風險,促使愈來愈多車企將電池在地化生產。

目前出現經濟可能下滑的跡象,可能影響消費者花錢的意願,如此賭注的風險因而變得愈來愈大。不過,各大車企高層表示,他們著眼的是在潛在衰退之後的未來。而州政府也認為這是促進地方經濟、保障就業的難得機會。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有三分之二的投資額,流往美國南部,遠離了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的美國車廠大本營五大湖區。喬治亞、田納西、肯塔基等南部各州,已成吸引新廠落腳的大贏家,主要因為這些地方具有能源成本較低、可開發土地較多的優勢。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