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車規細分晶片需求旺!這些IDM廠商2023年訂單排滿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導語:持續了兩年之久的“缺芯潮”正逐漸褪去,但結構性缺芯仍在持續,如汽車晶片依然緊缺。此前業內預測2023年汽車缺芯會緩解,但形勢還是比較嚴峻。隨著汽車成為近年半導體需求增速最快的領域,“上車”也成為中國晶片廠商追逐的增長新動力。
據臺灣電子時報消息,業內人士指出,近期雖傳出部分IDM廠進行車用晶片品項調節,但總體來說,長期合約的交易總值基本上維持不變,預估只是結構性的調整。展望2023年的車用需求,目前來看仍維持樂觀。一部分IDM廠在年中即表態,2023年的訂單已排滿。
例如,半導體週期雖然出現階段性調整,但受益於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等需求推動,以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為代表的功率器件強勢增長,A股相關IGBT公司訂單量飽滿,產能供不應求。
作為IGBT龍頭,斯達半導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達到5.9億元,同比增長1.21倍,增速超過營業收入,銷售毛利率達到41.07%,環比提升。
在12月5日斯達半導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高管介紹,近幾個季度營收增長主要驅動力來自公司產品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風電等行業持續快速放量,市場份額不斷提高;隨著規模化效應釋放、產品結構優化、生產經營效率提高,公司毛利率持續增長。
從收入結構來看,1~9月份,斯達半導來自新能源行業(包含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儲能)的收入占比超過一半,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IGBT同行宏微科技也受益於新能源市場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6125萬元,同比增長約三成;其中,第三季度實現2901萬元,同比上年同比增長近翻倍,銷售毛利率21.77%,約為斯達半導一半。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士蘭微實現淨利潤7.74億元,同比增長6.43%;近期接受機構調研時,士蘭微高管預計,第四季度公司營收有望穩定向上,汽車新能源的產品已逐步具備大量出貨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存儲巨頭不斷加碼汽車存儲市場,汽車賽道在“存儲寒冬”中呈現暖意。三星、美光、華邦、旺宏、南亞科等存儲晶片主流廠商均推出了相應汽車存儲產品。
根據美光估算,全自動駕駛汽車需要的DRAM、NAND是非自動駕駛車輛的30倍、100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消費國,不過,目前,由於汽車存儲賽道規模相對有限,且車規級研發、認證、測試週期較長,中國尚無專門從事該賽道的晶片/模組公司。
華安證券認為,儘管車規級存儲賽道壁壘較高,但中國國產化比例將持續提升,建議關注已具有產品出貨經驗的北京君正、兆易創新以及近期切入汽車存儲領域的東芯股份。存儲模組方面,建議關注江波龍、佰維存儲。
另一方面,日前,臺灣經濟日報消息顯示,近期多家車廠相繼宣佈調漲新車售價,業界指出,原物料成本大漲是漲價因素之一,但晶片短缺造成的新車供應嚴重不足才是原廠漲價底氣足的關鍵。晶片荒到底何時可以緩解,依各廠家相關資訊,至少要到明年中以後才有機會改善,日本豐田內部資訊是2023年車輛供應仍然不足。另有車廠表示,車用晶片目前供貨仍不足,預計2024年後才能有較充足供應。
再者,最新消息顯示,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政策顧問Kristin Dziczek對汽車晶片產能問題撰寫了一份報告,報告認為,汽車晶片短缺的狀況仍在持續,估計會延續到2024年。
Dziczek認為汽車MCU的短缺將持續到2024年,這契合了業內人士的其他預測,典型代表是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短缺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以後。
回顧上月初,美國諮詢機構阿利克斯合夥公司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晶片短缺對德國汽車生產的制約將“至少持續至2024年”。德新社報導,現階段,晶片從訂購到交付需要6個月,是正常時間的兩倍。
這份由產業專家編寫的報告說:“隨著數位化和電氣化不斷發展,每輛汽車對晶片需求持續增加,但受經濟不景氣和利率上升影響,半導體製造商正在自我抑制產能擴張。”
傳統汽車晶片的利潤率比電子消費品或工業客戶所用晶片低至多11個百分點。從晶片製造商角度看,汽車產業“只是半導體晶片的一個小客戶”,占全球晶片產能的6%至10%。報告分析,“晶片生產仍是汽車產業的瓶頸”。到2024年,晶片仍將供不應求,且價格上漲將最終拉高汽車銷售價格。
報告預測,到2026年,汽車產業對晶片需求將顯著增長;用於電力驅動的類比晶片需求將增長75%,用於微控制器的晶片將增長30%。然而,晶片製造商打算在這些領域分別只增加56%和12%的產能。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