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未來仍需觀察資料中心、邊緣計算與汽車電子等應用市場需求的增長幅度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今日起舉辦“34th MIC FORUM Fall 突破”線上研討會。針對半導體產業發展,MIC 指出,2021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 550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1%。同時,預測 2022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 6,065 億美元,同比將增長10.1%。其中,新興應用發展將驅動半導體元件的長期需求,不過在製造、封測產能滿載之下,預期晶片市場供需失衡要到 2022 年才有機會緩解,未來仍需觀察資料中心、邊緣計算與汽車電子等應用市場需求的增長幅度。
MIC 表示,2021 年臺灣半導體產業表現優於全球,產值達新臺幣 3.6 兆元(約 1,308 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 31.8%;下半年成長動能將由疫情相關宅經濟驅動的筆記型電腦需求,轉向 5G、AI、物聯網與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而臺灣 IC 設計產業受惠於上半年市場對移動計算晶片、筆記型電腦晶片與大型顯示器驅動晶片等需求,營收大幅成長,全年產值首度突破新臺幣 1 兆,達 1.1 兆元(約 395 億美元),年成長率 33.3%。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指出,各應用領域終端產品對晶片需求將持續增加,有利於 IC 設計營收成長,不過需留意在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與產能排擠之下,部分晶片交期將持續遞延,如微處理器(MCU)、電源管理晶片(PMIC)與無線射頻晶片(RFIC)等。
針對晶片短缺部分,鄭凱安說明,2021 年晶圓製造產能供不應求,半導體晶片缺貨成為全球產業新常態,簽長約與預付訂金來確保產能已成為晶圓代工業者的新營運模式,通過漲價反映成本與提高毛利,同時減少重複下單造成供需失衡的情形,預估全年代工營收可成 20%。存儲晶片方面,DRAM 與 Flash 價格持續上升帶動臺灣三大存儲晶片廠商的營收成長,預期 DRAM 價格與供貨將在 2021 下半年達到高點。
展望 2022 年,鄭凱安認為有兩大關鍵。首先是面對地緣政治發展與全球半導體供需失衡的困境,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區域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各主要代工廠規劃建廠與擴大產能,然而量產需要時間,供需緊張狀況預計要 2022 年下半年至 2023 年才有望緩解。
其次,AI 結合物聯網、汽車電子、化合物半導體等新興技術與應用,驅動更多類型與數量的半導體元件需求成長,將成為後疫情時代帶動半導體產業的主要成長動能。面對多元化新興應用,鄭凱安建議 IC 設計業者、終端業者與應用服務業者密切合作,從需求與應用服務設計源頭切入,共同建立應用服務生態體系,以強化供應鏈競爭力。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