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美中能自產晶片嗎?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丹麥財經媒體於5月10日評論,晶片已成為美中爭霸戰之核心,目前兩國均試圖儘可能將主要供應鏈拉回本國,惟難度將頗高,因半導體產業屬最具全球化之產業。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於4月12日召集美、日、韓、臺等國晶片製造商一同討論供應鏈議題,盼渠等擴大在美設廠,拜登宣稱 : "中國與全球各地已不再等待,美國更沒有理由原地踏步。 " 拜登欲透過積極的政策使美國在晶片供應自產自足之作法不令人感意外,而中國為避免美國對晶片等高科技產品之制裁,積極發展國產晶片產業亦為必然之途,惟如前所述自製之路將充滿挑戰。

 德國智庫新責任基金會科技總監 Jan -Peter Klenhans 之說詞:" 沒有一個區域能在未來10-20年達成晶片自產自足"。因為此產業結構涉及複雜廣泛的上下游廠連結水平分工架構, 若要將整個生產供應鏈帶入一個國家是太沒有效率了。"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占率美國約47%,南韓19%,而歐盟和日本各占10%,臺灣占6%及中國占5%。惟前述數據卻無法彰顯特定國家在半導體業之重要性,例如大多數晶片都是由台積電組裝,日本公司幾乎壟斷晶片生產所需之數種關鍵化學品,台積電工廠使用的最先進超紫光蝕刻機幾乎均由荷蘭ASML公司供應,另三星晶片之智財權則分屬美商高通或英特爾。

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亦指出,製造電腦晶片需要300多種原材料和組件並經由約50多種製程及測試才可完成,而前述晶片製造機機械由數百家公司所供應。 此外,更複雜者為目前全球超過20於種類之晶片, 包括電池、電腦、人工智慧、光學儀器及軍用設備等行業所需,爰全球任一國要控制前述以單一種類之晶片製造已屬不易,更無法獨罷全部。 爰儘管包括美中及歐洲在內之各國亟欲增加晶片供應之自主性,惟半導體產業未來持續由深耕多年之利基廠商掌控制之局面將不易改變,例如美商 Navidia在繪圖晶片、 台積電在晶片製造、ASML 在先進光蝕刻機等領域。布魯金斯研究院另指出, 美國對中國華為祭出之晶片限制出口令人不僅影響陸商, 美晶片商亦受影響, 原因在於美晶片商約25%之利潤係來自大陸市場,這些利潤使得美商不斷投資與技術創新並維持市佔率, 爰美商高通於去年成功遊說美國政府同意該公司出售晶片給華為。

另據分析公司Total Telcom, 中國當局去年於5 年計畫中編列6兆億美元預算發展半導體產業,雖然過程不易,但中國在23奈米晶片之產量已頗具名聲,未來將朝14奈米,甚至先進7奈米製程前進。 惟一般認為,陸商短期內無法挑戰台積電在先進晶片製造之領導地位,如同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於今年4月之某貿易展之演講中表示,中國至少須時5年才能迎頭趕上最先進 之晶片製程技術。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