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拚造車「最短時間」!MIH與1,500家廠商跨界結盟,如何搶進電動車狂潮?
數位時代高敬原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順應環保趨勢,結合軟體應用、自駕技術的電動車,將是未來10年重大趨勢。
2020年10月鴻海科技日,MIH電動車聯盟正式亮相,成立短短半年成員已超過1,500家,無論有無汽車背景,想切入電動車商機,不再難如登天。

MIH其實有兩種:「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是由鴻海與裕隆合資的子公司──鴻華所有;「MIH聯盟」雖然是由鴻海所推動,但未來將獨立運作,成立目的在於讓各個領域的軟硬體合作夥伴,以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為基礎,共同發展電動車標準。

今年3月,MIH聯盟舉辦首場會員大會,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預計在10月發布New EVKit(電動車開發者工具平台),並計畫在2022年推出電動大巴(E-bus),2023年C級距電動車(Model-C)就會量產上市。至於鴻海,未來會以創始成員身分,繼續待在聯盟中,「替大家找商機、找出海口。」

有趣的是,許多成員本來都不是汽車業的供應商。這個快速吸引全球上千家廠商參與、幾乎可以說是現在規模最大戰隊,要如何搶賺電動車商機?

 MIH聯盟執行長鄭顯聰曾表示,聯盟成員的背景多元,未來會透過分組方式,讓同類別的廠商一起討論、合作,像是自動駕駛、底盤、懸吊系統都各自分為一組,彼此共用資源,不浪費重複開發的成本。當技術開發出來後,也可以分享共用,想開發電動車的廠商,就可以用最少的時間,把車子做出來。

開放規格、平台共享,提高效率還能降低成本

在今年3月底舉辦的MIH聯盟會員大會中,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介紹了兩款參考車型平台和零件,都可以讓聯盟成員共用。「以MIH底盤平台為例,有50%到100%的平台元件共用率,可大幅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放時程。

對廠商來說,可依照自己的設計更換不同車燈、保險桿及車殼樣式;對供應鏈來說,用規格化、標準化方式開發產品,可以快速將產品銷往海外市場。

不過,聯盟成員陣容龐大,出現同質性廠商時如何協調運作?同中求異、創造綜效是解法之一。鴻海解釋,同樣的產品或服務,有性能好、價格較高的廠商,也有著重經濟性、實用性的廠商,將兩家組合在一起可以創造互補效果,提供客戶不同選擇。萬一產品真的大同小異,也能提供良性的競爭環境。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徐瑞廷指出,MIH不會因為大業者加入就成功,「一定要對用戶有幫助,給大家好理由來加入你,這是一種give and take的觀念。」

來源:數位時代

Gogoro產品長彭明義則認為,從頭做一台車,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借助MIH聯盟的力量,即使透過同一個平台做出來的車,差異會非常小,但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一台車,對於資源匱乏的新進者來說,仍然非常有吸引力。

「愈小的公司,愈會覺得MIH提供的資源是很多的。」彭明義說,造車新勢力並不需要在產品上做全面性的區隔,只需要專注在某一個領域發揮特色(如:自動駕駛技術),就有機會脫穎而出。

市場愈不明確,採取開放策略較有利

相較之下,傳統汽車大廠的造車思維,是透過技術研發提升競爭優勢,「產品有差異性,讓消費者不會覺得汽車產品都是一樣的。」彭明義舉例,豐田(Toyota)油電系統做得特別好;福斯(Volkswagen)則是柴油引擎技術的佼佼者。

其實「做車子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車廠向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集結上游不同供應商的零組件,透過整合、優化,造出一台車。只不過傳統汽車大廠成立集團的目的,在於透過不同品牌定位來區分市場,每個品牌壁壘分明。  

來源: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透過結盟的力量,或將重塑百年汽車產業的遊戲規則。「鴻海用生態系方式造車,跟技術迭代、變化有關。」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洪世章觀察,燃油車典範開始轉移成電動車的時候,車商原本的供應鏈夥伴不見得懂新技術,與其等他們升級,外面有更懂電動車的業者在。對鴻海來說也是,他們不懂車,所以才需要找夥伴幫忙。

洪世章認為,市場愈不明確,採取開放策略較有利;市場很明確時,多半採用較封閉的策略。「裕隆過去為什麼不需要開放,因為在他們前面有跡可循,我試著跟Toyota品質一樣,自己能做車、做出引擎就好了。」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