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去年的全球晶片短缺“風暴”一直蔓延至今,絲毫未見緩解。
從三星到福特到索尼,各大相關企業深受缺“芯”困擾,不得不放緩生產腳步;而隨著電視、手機、汽車和遊戲機等產品缺貨,消費者恐將面臨漲價潮。
全球晶片短缺到達“危機點”,英國《衛報》如此評論。
缺“芯”之痛
當全球所有電子設備的“大腦”一時之間被“挖空”時,從手機到電腦,從汽車到遊戲機,凡是無“芯”不可的產品、行業均在承受缺“芯”之痛。
在電子產品行業,市值達2萬億美元的蘋果公司實力足夠雄厚,而且還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買家,每年支出580億美元購買晶片。然而,即便如此,蘋果也同樣受到晶片短缺的威脅。去年iPhone 12的發佈會不得不推遲數月舉行;因為特定部件無法供應,某些型號iPhone的銷售將受到限制;原定今秋發佈的iPhone 13系列恐怕也要拖到明年再亮相。
索尼和微軟的新款遊戲機也因缺“芯”無法正常出貨。上月,索尼表示,由於半導體供應問題,今年恐無法實現新款PS5的銷售目標。微軟的最新款Xbox也面臨晶片短缺問題。事實上,索尼和其他遊戲機製造商與缺“芯”已苦戰一年之久,至今未能松一口氣。
在這輪半導體危機中,三星的遭遇最具典型性。三星是僅次於蘋果的全球第二大晶片買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晶片生產商。
但是本周早些時候,三星表示,由於晶片供應短缺,恐怕要推遲推出高端智慧手機。
“(每年)三星向其他公司銷售560億美元的半導體晶片,自身消耗360億美元的晶片,但(最終)發現(由於缺少晶片)可能不得不推遲一款產品的發佈,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倫敦券商米拉博(Mirabaud)公司的媒體和技術分析師尼爾·坎普林( Neil Campling)說。
與電子產品行業相比,汽車行業受到的衝擊更大。
之前,通用、福特、本田、日產等車企巨頭宣佈停產和減產計畫。
最近,福特又有兩家汽車工廠被迫停產。日產在墨西哥和美國的工廠也即將停產。
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稱,今年第一季度,預計會有近百萬輛汽車因晶片短缺而推遲生產。
福特表示,受晶片短缺影響,今年的利潤損失可能高達25億美元。通用汽車也預計,公司可能面臨20億美元的利潤損失。
汽車行業為何如此“悲催”?“時不利兮”或許是個解釋。
去年遭遇疫情時,汽車需求萎縮,銷量下降,於是汽車製造商減少晶片訂單。
然而,隨著疫情趨緩,汽車市場需求反彈,汽車製造商試圖重新爭取訂單時,卻發現已經排在隊伍最後,而其他電子消費產品早已坐在前排。晶片製造商原本就因需求火爆而產能緊張,後又優先考慮供應消費電子產品,由此無法滿足汽車企業的訂單。
如今,全球整個汽車行業採購了價值約370億美元的晶片,豐田和大眾等車企巨頭各花費逾40億美元。然而,在半導體供應商眼中,和一些晶片大買家相比,汽車行業的出手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汽車行業,因為它們是派對的最後參與者;如果蘋果每年出580億美元買晶片,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你會給誰先供貨?”坎普林說。
三星聯合首席執行官、負責移動業務部門的高東真(Koh Dong-jin,音譯)表示,面對供應有限的晶片,誰能優先獲得是一個重大問題。在這個競技場中一向是“弱肉強食”,存在“嚴重失衡”現象。
“完美風暴”
這輪晶片供應危機緣何而起?又為何愈演愈烈?
最初,問題只是出在去年新冠疫情暴發後,工廠關閉停工,以致供應暫時延遲。
後來,雖然隨著疫情好轉,逐步復工複產,但是疫情帶來人們習慣的改變,再加上其他因素,進而推動晶片需求出現新的激增。
晶片需求何以激增?汽車生產商投資科技含量較高的電動汽車、電視和電腦熱賣、新遊戲機和支援5G功能的手機相繼推出等等都是幕後“推手”。而對這些產品來說,晶片不可或缺。
終於,“全球晶片供應短缺來到了‘危機點’”。《衛報》稱。
“晶片就是一切。這裡正在發生一場完美的供需風暴。”坎普林說,“需求已上升到一個無法企及的新水準,每個人都處於危機之中,情況還在惡化”。
在市場諮詢公司“戰略分析”(Strategy Analytics)執行董事尼爾·莫斯頓(Neil Mawston)看來,晶片供應短缺是綜合因素的結果。
他對法新社表示,新冠病毒帶來的混亂以及驅動需求上升、“貿易戰”導致的囤積儲備、供應鏈中斷、居家辦公等種種因素,“聯手”掀起一場“完美風暴”,造成晶片供應緊張。
比如疫情因素打破供需平衡。疫情暴發後,企業停工停產導致供應銳減,“居家令”卻使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變得火爆。
又如供應鏈因素。晶片供應鏈是一個很複雜的生態。美國大企業負責設計,但多數企業不生產晶片。生產主要外包給亞洲企業,如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和韓國三星公司。在疫情、美國冬季風暴等連續打擊下,三星在德克薩斯州的晶片工廠一度被迫停產,以致危及三星的晶片供應。由於三星的得州工廠要為iPhone生產OLED顯示幕晶片,這又導致iPhone螢幕供應受挫。
如今,晶片製造商又面臨兩難挑戰,一方面要滿足消費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另一方面在汽車製造商和部分國家政府的壓力下又必須供應汽車晶片,而轉換生產流程可能需要數月時間。
全球最大晶片代工企業台積電此前表示已經開足馬力生產晶片,但外界認為短期內仍難滿足市場需求。
還有囤積因素。在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出臺制裁措施前,華為開始儲備半導體晶片,其他公司也紛紛效仿,助推了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
此外,5G技術的推出也增加了晶片生產的壓力。因為生產新一代手機、建設無線基礎設施和製造其他設備更加需要海量晶片。
iPhone會更貴
分析人士預計,晶片短缺似乎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至少會持續到今年下半年。隨著疫苗的推廣,工廠滿負荷生產,以及新工廠開始運營,短缺問題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得到緩解。
但是,晶片巨頭卻對正在發酵的危機感到擔憂。高通認為,當前正在面臨一場難以置信的供應鏈危機,晶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也有專家表示,儘管晶片生產企業正在設法提高產能,政府在採取措施鼓勵晶片生產,汽車製造商也在重新評估供應鏈,但這些補救措施只是杯水車薪,無法迅速解決當前的供應問題。
以新建工廠擴大產能為例,複雜的半導體生產工廠可能需要長達兩年時間才能建立起來並投入運營。
而且,晶片生產週期也較長。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行業統計和經濟政策主任法蘭·伊努格(Falan Yinug)說,製作一個晶片需要1400道工藝步驟,而製作出成品晶片則需要26周時間。
一邊是晶片短缺,一邊是晶片製造商們大幅抬價。《衛報》稱,這是不到一年內的第二次漲價。
“任何帶有晶片的東西都會受到影響——汽車、智慧手機、遊戲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2021年全年,電子產品和汽車或者供應不足,或者價格更貴。” 尼爾·莫斯頓說。
“沒有跡象表明供應會趕上來,或需求會減少。整個供應鏈的價格都在上漲。”坎普林說,“預計汽車和手機的價格會更高,今年的iPhone不會比去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