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民間售電業還在長大,台電當「救援投手」上場!手握14億度綠電怎麼賣?
數位時代陳映璇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電業法》改革3年後,好不容易民間綠能售電業在今年成形,此刻台灣規模最大的電力公司台電也準備投入,引發民間業者擔憂:為何台電要扮演價格平衡者角色?

過去台灣靠著台電一家電力公司,撐起全台供電穩定的重責大任,如今開放綠能售電業,開啟電業自由化第一步,未來將有更多「純賣綠電」的電力公司出現。

初期綠電交易市場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民間再生能源電廠興建速度趕不上企業需求,為補足綠電供應量,台電被政府指派擔任「救援投手」。

台電已取得綠能售電業執照,預計將有14億度綠電投入經濟部標檢局設立的官版綠電交易平台販售,對比目前民間綠電交易案僅達到1.1億度規模,台電顯然握有龐大資源。身為國營企業的台電,跳下來參與民間綠電交易市場競爭,被質疑是「與民爭利」。

「 我們不會把銷售綠電當作盈利目標,台電要作綠電交易制度建立的協助者。 」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表明立場。

他手握拳頭代表綠電供需兩端,當供給少、需求多,供給端可能就會把價格拉高,但需求端又希望價格低,因此當台電進場販售綠電,有助於價格平穩,但台電也明白不能讓價格低到讓綠電業者活不下去。

以「穩定供電」為前提,台電進行電業轉型

對於今年共有7家綠能售電業誕生,包括陽光伏特家、台汽電綠能、瓦特先生、富威電力、南方電力、花蓮綠能、石門山新電力業者都準備投入綠電交易市場,過去一家獨大的台電,會不會感到競爭壓力?

徐造華反倒認為「夥伴愈多愈好」。因為當愈來愈多民間業者投入再生能源,能夠加快達到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另一方面也能讓民眾了解新的電力交易機制。

對台電而言,真正的挑戰在於:當再生能源增加時,要如何穩定供電?目前台電制定了相關配套機制,例如快速起停的燃氣機組、抽蓄水力、電力輔助服務及電池儲能等等,來因應再生能源變動大、間歇性等問題,做電力調度。

台電估計可販售14億度綠電,初期扮演價格平衡者

經台電盤點,可銷售的自產綠電包括風力發電約300MW、太陽光電123MW運轉發電中,全年可提供約8.4億度綠電;待今年底前台南鹽田光電150MW及台電離岸風力一期計畫109.2MW完工後,可望再增加約5.6億度,預計2021年起,台電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14億度,遠遠超出民間綠能售電業所提供的量能。

至於台電會不會把全部綠電拿出來賣?徐造華說,會評估整體市場的需求,未來民間綠電蓬勃發展後,台電的角色就會淡化,若市場仍供不應求或價格混亂,台電就需要進場協助並平衡價格,但是否要進場決策權在主管機關經濟部。

不過,台電之所以開發再生能源,並不是為了投入綠電交易市場,而是台電有減碳的責任,台電曾在2019年發布環境白皮書,承諾2030年台電整體空污排放要減半,溫室氣體碳排放2030年碳減排達20%。而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益,去年度(108年)計算每發一度太陽光電、風電,約可減碳1.8公斤。

問到退場機制,徐造華認為言之過早,「現在天下都還沒打起來,大家就開始在想怎麼廝殺個你死我活,不需要這樣。更何況台電是一個國營企業,不是一個與民爭利的單位。」台電的想法是,當民間的力量不足時,可以適時進場協助,「總不能放著台電一池水庫不用,而讓業者(需求)渴死吧。」

民間綠能業者想「自由戀愛」,卡在「分手費」難題

但近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穩定成長,為何現階段民間反拿不出綠電來賣?

主要是過去民間所蓋的再生能源電廠都透過躉購制度,統一由台電收購20年,因此大部分綠電綁在台電手裡。但自2019年4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開放躉購與直轉供制度可互換,代表發電業者可以跳脫躉購制度,擁抱自由市場。

但舊有電廠要與台電解除契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台電表示,會在不影響全民電價為前提,跟民間談解除契約,今年設定的標準,若簽訂的躉購費率低於2.7754元/度,台電需向業者酌收分手費解約;若高於2.7754元/度,台電則可直接終止契約。

台電考量是,若便宜的綠電離開台電系統,台電必須要有配套機制,設定解約條件,不能對現有電價造成衝擊。

因此在解約得面臨「分手費」的難題,以及必須談到更好的市場價格前,多數民間綠能電廠不會輕易與台電解約。徐造華坦言,「 目前要從台電出走的綠電不多,兩隻手算得出來, 」更多的業者其實打算透過新設電廠,投入綠電交易市場。

長遠來看,龐大的台電體系還得配合《電業法》改革,分拆控股母公司、發電公司、輸配電三間公司,雖然《電業法》給予台電6至9年時間做組織轉型,最晚2026年1月完成。

 

數位時代/楊婷宇製作

徐造華表示,台電會在兼顧「穩定供電」責任下進行組織再造,台電的組織會因應能源轉型的需求來建構,目前台電員工多達2.7萬人,遍布全國各地,轉型成三家公司並不容易。徐造華也不諱言,「大家想要的台電還是穩定供電、合理電價的台電,」因此會以這兩個目標當作主軸,先配合政府能源轉型,並同步展開組織轉型。

責任編輯: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