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口罩、呼吸器之外!擴大防疫技術打擊面,科技部孵化哪7類台灣研究?
數位時代吳元熙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根據行政院提出的防疫科技3面項:「預防、檢測和治療」,科技部再結合4領域,並釋出超級電腦算力,鼓勵全國學研團隊共同對抗COVID-19。

台灣整合口罩、呼吸器產業國家隊,妥善掌控物資需求、開出亮眼的防疫果實。但面對新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想在長期抗戰中取勝,得有源源不絕的補給。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科技部扮演的角色,是透過研究能量來試圖解決防疫缺口,或是補強做得不夠的地方,」時任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表示。

科技部防疫三部曲:短期研究提案,中、長期組研究中心

科技部根據行政院提出的防疫科技3面項:「預防、檢測和治療」,再加入「流行病學、防疫場域驗證、社會影響與國際科研合作」等4面向,共計7大方向,於今年3月份發出「提案召集令」,鼓勵全台學術研究圈投入防疫,提案若通過審核,將擇優提供補助。

不到100天,這項措施快速累積539件防疫提案。

許有進指出,這項計畫屬於短期作法,希望團隊提供可在半年內執行的解決方案,將現有技術運用於防疫。針對中長期防疫,科技部將規劃成立4~6個防疫科研中心,提供3~5年的「億級」經費,開放學校、醫院對7大面項提案,投入研發新冠狀病毒疫苗等領域。

實際上,科技部一直在推動學術研究轉化成果,最終成為能影響、進入市場的產品,以現行兩大補助計畫:萌芽、價創為例,當中就有參與防疫的團隊出現。

如獲得萌芽計畫補助的柏勝生技公司,開發可攜式快篩醫材,以藍光技術為基礎檢測血清IgM/IgG抗體,可於12分鐘內得知COVID-19確診結果,在丹麥嘗試的小規模臨床試驗靈敏度達90%。

來自價創計畫的勤益科技大學教授翁國亮研究團隊,擁有「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專利,最快可在10天內完成負壓病房建置,目前已導入秀傳醫院。

許有進解釋,經濟部是以國家力量來整合和支持既有產業,使其產生更大效益,像口罩國家隊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科技部著重於投入資源激發創新,過去以專案培育的長庚大學、台大團隊,此次就成功分離COVID-19病毒株。

端超級電腦「算力」幫忙,推動AI防疫戰隊

在防疫總動員過程中,科技部旗下的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也釋出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算力與5.2萬筆資料集,提出「科技抗疫」專案,獲得IC設計廠NVIDIA、科技公司IBM、診斷檢測方案商QIAGEN及生物模擬計算廠Schrödinger等支持,免費提供開發工具與資源給研究團隊使用。

至6月1日為止,共通過49件申請案,主題涵蓋蛋白質結構分析、疫情趨勢與隔離控管。

國網中心指出,其他國家也紛紛透過運算資源對抗病毒。以IBM與白宮及美國能源部共同設立的COVID-19高效能運算聯盟(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onsortium)為例,匯集美國太空總署(NASA)、麻省理工學院(MIT)與Google、Amazon等科技公司共16台超級電腦的運算資源,希望協助研究人員理解COVID-19並找到解藥。

許有進強調,即使疫情正式告一段落,人工智慧結合醫療仍會在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台灣不能缺席。

責任編輯:蕭閔云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