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3關鍵解讀電動車商機起飛……你買車時會選擇它嗎?
數位時代高敬原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特斯拉第一季交車數量,跌破華爾街眼鏡。有三項因素,成為2020發展電動車關鍵;而裕隆與鴻海結盟,會是轉型機會嗎?

三月初,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寫道:「恭喜!特斯拉團隊共生產了100萬輛車。」花了17年,特斯拉終於達成這項里程碑。

疫情衝擊全球車市,裕隆在四月份上的法說會上,看淡市場表現,認為台灣今年車市規模約42.2萬台,衰退約1.1%,若疫情影響擴大,不排除下半年繼續下修。

不過電動車市場卻不受波及。回顧三月銷量,特斯拉在台灣的總掛牌數超過1,500輛,創下新高。其中,平價版的Model 3掛牌數就有1,200輛,改寫電動車在台灣單月掛牌紀錄。

不只如此,先前華爾街因為疫情,將特斯拉第一季交車量下修至7萬9,000輛,最後特斯拉交出超出預期的8萬8,400輛,股價大漲至746美元。一月至今,特斯拉股價漲幅已超過七成。

特斯拉逆勢成長,迎來春天,不難看出電動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典範轉移的指標。

2020是電動車關鍵年?從三大因素看起

疫情,並沒有阻止汽車產業的創新。《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會比去年成長兩成,來到250萬台。

從構造來看,電動車最大的特色,在於沒有引擎、進氣系統、排氣系統等裝置,而是由馬達、電池、轉換器等裝置取代,構造比起燃油車更簡單,據統計,光是每年在維護成本上,電動車就可以比燃油車省下約6萬元。

 

數位時代/李晴製作

為何說今年是台灣電動車關鍵年?主要原因有三個。

原因一:《巴黎協定》生效,各大車廠拚轉型

2016年簽署的《巴黎協定》,從今年開始實施,目標是發展再生能源,將地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內,同時,本世紀下半葉起,不再使用化石燃料。然而,美國總統川普以會削弱美國經濟為由,在去年退出《巴黎協定》,將於2020年11月4日生效。

《巴黎協定》訂出明確目標,每五年會檢視一次成效,藉由再談判的方式施壓改善。除了美國退出協議,一般認為,這項協議本身,並沒有設定強制約束力,能否達成目標,充滿著極大未知。

不過,這項協議卻成了多數車廠轉型的契機,不只是為了環保因素,更如同警鐘,擔心再不加緊電動化步伐,恐被市場淘汰。

環保意識高漲,各國訂出明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例如挪威、荷蘭預計在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英國則打算在2040年前禁售燃油車;中國則要求,車廠必須生產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車;日本經濟產業省也提出「2050年新乘用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面對全球環保浪潮,《彭博社》預估,到了2040年,每10輛賣出的新車中,就有6輛會是電動車。

各大車廠為此投入轉型,其中,又以全球最大汽車集團福斯汽車(Volkswagen)動作最為積極。

福斯從2015年就開始研發電動車,全集團(跨品牌)預計投資300億歐元(約新台幣9,900億元)發展電動車,目標在2025年,每年售出300萬輛電動車,規模有望超越目前主要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喊出的200萬輛。

此外,美國通用(GM)早在2005年,就投入1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日產(Nissan)更規畫在2022年以前,投入 210億歐元,推出8款純電動車。

原因二:電動車產品數量增加

今年,全球有超過20家車廠有電動車上市規畫;在台灣,光是今年就有五家車廠把電動車款引進市場,包括:奧迪(Audi)、捷豹(Jaguar)、裕隆日產(Nissan) 、賓士(Mercedes-Benz) 、保時捷(Porsche) 等品牌。

論數量,不可否認,是台灣電動車發展非常突出的一年。

 

數位時代/李晴製作

原因三:電池成本降低

電池技術提升、成本降低,加速了電動車普及。

電池是「電動車的心臟」,成本約占車輛整體的30%~50%,也是造成目前電動車產品昂貴的原因。不過由於技術的提升,電池成本每年約可降低6%~8%。

以特斯拉為例,主要由Panasonic(松下)供應電池,之所以能扮演此關鍵角色,是因為Panasonic在2008年收購了三洋電機,取得手機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技術,躍升為全球電池技術的領頭羊。

Panasonic車用電池的核心產品,是採用鎳鈷鋁(NCA)系統,在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筆電等3C產品上都很常見。此項技術應用於電動車,困難之處在於:NCA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主流車用電池「磷酸鋰鐵電池(LFP)」的好幾倍,前者量產需要很高的合成技術。

今年初,日本豐田汽車(TOYOTA)與Panasonic合資成立車用電池製造公司,布局電動車市場;此外,全球最大汽車傳動系統供應商吉凱恩汽車(GKN Automotive),年初也宣布跟台達電子策略合作,共同專注開發電力驅動整合系統的系列產品。

電動車起飛,會是裕隆的轉機嗎?

2020年將會是台灣邁入電動車時代,非常關鍵的一年。

電動車由大量零組件構成,宛然一台裝上輪子的巨型電子產品,電子零件產業蓬勃發展的台灣,其實握有許多優勢,有機會在電動車時代扮演重要角色。最經典的案例,就是裕隆與鴻海的合作。

今年二月,裕隆集團大動作與鴻海宣布合組合資公司,由鴻海現金出資79.44億元,持股51%;裕隆則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持股49%,共同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態。

傳統車廠切入電動車,存在許多先天優勢。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服務協理辜卓洋認為,若從供應鏈觀察,無論是車輛設計、研發、整車技術,傳統車廠已經相當熟練有經驗,對消費者來說,代表了產品品質的穩定。不過,電動車零組件跟傳統燃油車有很大不同,辜卓洋認為,這對車廠來說會是一個學習門檻,但同時也是轉型非常好的契機,「裕隆在納智捷上,證明了自己的整車能力;鴻海則在零組件成本控管、品質上都有經驗,雙方可以發揮綜效。」

去年(2019)裕隆大虧244.65億元,是成立24年來,首次全年出現赤字。為了與鴻海順利合作,董事長嚴陳莉蓮大刀一揮,一次性認列減損,三月底宣布減資57.29億元台幣來填補虧損,法人普遍認為,裕隆最壞的狀況已經過去。

近期在鴻海法說會上,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雙方第一階段會先投入油電混合車,兩年後,才會跨入純電動車市場;同時,也會投入電動車馬達,以及電池模組研發。

在最近一次的裕隆法說會上,總經理姚振祥透露,未來新公司會主攻海外市場,並由鴻海主導,納智捷只是合資公司台灣唯一的客戶。納智捷全新世代概念車MBU,將會是合資公司首款產品,目前開發進度已經有70%,預計在明年中旬就會正式推出。

疫情,正默默改變許多產業,電動車就是一例。從特斯拉交車逆勢成長,到裕隆積極布局轉型,即便短時間內無法看到立即改變,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正是台灣發展電動車的關鍵年,正在慢速加溫,等待春天到來。

責任編輯: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