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終端企業產線轉移 代理商們需要跟進嗎?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隨著中美貿易爭端的持續,一些大型的終端企業也將部分產能遷出中國,如蘋果計畫將15%~30%的產能從中國遷移到東南亞,而三星也在加大對東南亞等地的投資,這些企業的動作都將對整個產業鏈帶來結構上的改變。顯著的影響便是許多中國半導體分銷商及貿易商的訂單已經削減30%~50%,那麼對於中國本土分銷商而言,將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對此,謝智全從企業的遷移對電子分銷商的影響談起,他表示:“這些企業遷移工廠對中國電子分銷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隨著終端客戶尤其是終端代工客戶的外遷,分銷商必須跟隨客戶去當地的區域拓展自身的業務,來避免這一部分業務的流失;第二,是產業結構的影響,當前許多元器件以及電子產品依賴進口,如果國家也對這些產品加征關稅,那麼將意味著原材料成本上升,這將為中國相關配套產業提供一定市場空間。”

並且針對這兩點影響,謝智全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首先,企業需要做全球化的佈局,才能降低這種貿易衝突所帶來的影響。第二,需要拓展一些當地語系化的產品線,來滿足到這種替代化的需求。

終端廠商將自己產線轉移是為了解決目前由於貿易衝突所帶來的成本上漲影響,同時這些企業也會將相關上游廠商一併轉移。如前段時間,筆記本大廠惠普要求將代工廠臺灣廣達把部分筆記型電腦產能移至泰國,戴爾要求仁寶把部分筆電產能移至越南,這意味著多元生產據點將成為趨勢。

有供應鏈人士透露,因桌上型電腦(DT)已經被美方加征25%關稅,第3季組裝廠將在泰國生產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則可能是下一波受限產品。以廣達為例,據官方資料,廣達在中國大陸的生產地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常熟及重慶,其中在大陸的廠房、設備等價值一共82億左右人民幣,占廣達所有生產設備超過70%的投資。這也意味著,身為廣達重要生產據點的大陸地區,將面臨不小的資本撤廠風險。而這些代工廠的轉移對於中國的分銷商也會帶來連鎖反應,陳榮強坦言到:“企業的出走對產業鏈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如今我們的經濟全球化,各個企業所處的產業鏈位置不同,企業都搬到東南亞、印度等地的話,就相當於我們的產業配套也要向這些方面去跟進,這是所有的電子製造業對產業的一種跟進。”

顯然,由於如今貿易市場高度的全球化,因此各家企業所處產業鏈的分工也更為細化,這意味著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單獨掌握自己產品的所有制造環節。面對終端廠商的產線轉移,相關供應鏈上的代工廠及供應商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跟進保住客戶,要麼選擇放棄客戶。
面對這些供應鏈廠商的選擇,馬應烽則認為:“過去幾十年間,來中國大陸投資的工廠當初是從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及臺灣、香港地區搬遷過來,但有意思的是,這段時間成就了本土的代理商逐漸壯大,即便海外的代理商擁有豐富的非大陸企業客戶資源,但也無法阻止本土代理商的崛起。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代理商很難跟隨廠商出海,他們在本土服務和資源上有著天然優勢。當然這不是說中國的代理商沒有機會,接下來的5G時代及中國國產替代都將成為中國代理分銷商騰飛的良好契機。”

吳煊琰對供應鏈轉移所帶來的影響較為樂觀,他認為:“產線的轉移並不代表中國沒有優勢,比如手機產線搬回美國,成本需要增加37%,而衣服相關產線搬回美國,成本將增加近49%。並且這些產品本土化較難,即使加征關稅之後,中國的產品仍然具有性價比優勢。同時把產線搬回美國,他們的人工成本也將上漲許多,因此從成本角度來看並沒有太多優勢,中國相對更為靠譜。同時產線轉移需要過程,至少要5~10年,所以整體而言雖然有影響,但是並不悲觀。”

針對大型終端企業的產線轉移,勢必將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些企業也將驅使自己的供應鏈企業將產線遷往自己的新建廠址,為自身提供更便捷且便宜的服務。但對於更次一級的供應商及分銷商而言,在中國還有大量的資產滯留,想要跟進或轉移並不是那麼容易,時間也需要5年以上。同時企業產線遷移影響固然有,但相比中國未來的市場而言,中國國產替代及5G建設等,都是本土分銷代理廠商能夠迅速崛起的契機。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