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馬來西亞製造業出口漸失優勢,落後東協國家,迫切需提高競爭力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馬來西亞希盟(Pakatan Harapan)新政府執任滿一周年,經濟問題仍然一籮筐。馬來西亞與中國重啟東海岸鐵路(ECRL)工程計畫,另一方面棕油市場尚待改善,生活成本和青年就業機會仍待解決。如今馬國還得面對另一個殘酷的事實:馬國出口競爭力如今已遠遠落後東協國家。

自1980年起,馬來西亞出口表現強勁,尤其製造業,支撐馬國經濟蓬勃發展,當時製造業約占總出口額之80%。馬國製造業刻正面臨來自低成本生產國的激烈競爭,主因為馬國仍高度依賴低技術密集產業,幾乎沒有創新或研發新技術,導致馬國製造業毫無競爭優勢。與此同時,越南和泰國已靜悄悄超越馬國。

自1997年至2000年間,馬國製造業出口平均每年成長7.8%;當中非資源產品出口平均成長7.7%,歸功於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0.5%,而資源產品在該期間平均只成長2.9%。如今,馬國出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大部分正面臨來自低成本生產國的競爭。從2000年起,馬國製造業出口表現不斷下跌。自

2001年至2017年期間,馬國製造業出口平均年漲幅減少至5.1%,主因為全球電子產業衰退。電子與電機產品製造業出口比重,亦從2001年的75.1%,下跌至2017年的21%,年均漲幅僅2.7%,和早前的漲幅相差高達7.8個百分點。此外,中國在出口市場上日益占據主導地位,同時來自東協出口國的競爭日益激烈,導致馬國製造業在出口市場面對重重挑戰。

由於馬國出口領域大部份皆屬於低增值產品,難以轉向發展高增值的生產鏈。馬國迄今仍依賴低技術,幾乎沒有創新或研發新技術,造成馬國製造業毫無競爭優勢可言。馬國非資源產品的出口,自2001至2017年期間平均成長率僅4.1%,而資源產品在同期的平均成長率則高達8.8%。若與1996至2000年的表現相比,兩者已出現翻天覆地變化,也顯示馬國轉為依賴原產品領域。

馬來西亞經濟學家通過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檢驗馬國與其他東協5個較大型經濟體(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出口競爭力顯示,馬國雖在過去20年間仍存有相對優勢,但這優勢卻是不斷走弱,泰國和越南的優勢程度已經超越馬國,新加坡更是遙遙領先。上述資料顯示,除新加坡外,東協國家如越南和泰國迅速超越馬國,而作為全球經濟大國的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也引發許多國家,包括馬國的憂慮,特別是其出口競爭力方面。儘管馬國已在多邊、區域和雙邊層面上推動貿易自由化,但仍失去出口優勢。該報告指這可能是因為馬國仍對部分產品,尤其資源產品實施市場進入障礙所致。此外馬國也需降低國內生產成本問題,包括市場便利度、貨運和港口費用等,這些都是決定馬國出口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倘馬國在貿易自由化措施上,只注重降低最終產品(製成品)的關稅,這最終還是無法提高馬國的競爭力,因這些措施(涵蓋範圍)必須是全面性,應該關注在最終和半製成品領域上。

隨著全球化發展和科技迅速普及,區域競爭環境正加速發展;新加入的競爭對手數量,讓市場變得更開放。因此馬國需提高競爭力,以便在同一市場上,與現有和新的競爭對手較勁。馬國須迅速同步提升競爭力和比較優勢,以提高生產力,並永續發展。否則,馬國可能陷入競爭力和比較優勢「雙輸」的局面。

為了力挽狂瀾超趕區域國家,馬國須採用更有效和積極的出口策略,優先擴大馬國製造業的出口。馬國應將重點放在擁有極高出口優勢的產業,諸如石油與天然氣、基本金屬產品和電子與電機產品。同時,亦要關注發展以前未有優勢、而現在開始有優勢的領域,例如飲料與菸草、造紙與紙製品、化學產品、煤、焦炭和煤球,以及其他產業。馬國也要關注其他東協國家的表現,例如在石油產業有相對優勢的新加坡,以及在電子與電機產品有相對優勢的菲律賓和越南。

為了確保馬國出口競爭力的提升,馬國不僅要擴大現有的出口市占率,且要多元化出口產品種類。馬國雖未具備先天的優勢成為出口大國,但馬國絕對能透過多元化成為出口強國。

馬國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近期曾提到,馬國經貿表現雖在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年鑑以及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的排名有所提升,顯示政府各項改革的努力已取得正面效應及

表現良好,然全球化加速、科技不斷神速改進,以及工業4.0大趨勢下,馬國仍面對激烈競爭壓力。

在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報告中,馬國2018年的排名只提升一名,以74.4的得分,在140個經濟體當中排名第25位。在26個入榜亞太經濟體當中,馬國排名第8位。而在東協經濟體當中,馬國位居第2名。在IMD世界競爭力年鑑,馬國2018年提升兩名至第22位。至於主要評估經商條規與成本的世行經商環境報告,大馬排名躍升9名,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5位。

馬國政府需認真執行新的策略,透過提升出口活動上的科技運用,擴大國內工業基礎建設,以期提高馬國的出口表現。馬國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在首相馬哈迪(Dr. Mahathir Mohamad)上臺後,躍升至另一高點。中國的出口雖讓馬國在出口業備受壓力,但馬國可透過解決結構問題,如提升現有科技和生產力,從中國經濟崛起中受惠。馬國政府亦需積極推動馬國成為全球跨國企業的區域服務中心,重點發展高品質的投資項目,例如推動建立:(一)企業區域總部─從事品牌管理和行銷、資金和基金管理、聯營和併購活動以及管理和業務活動;(二)區域供應鏈總部─進行策略採購、供應商開發、供應鏈管理和物流,以及進出口;(三)卓越中心─從事機器人和自動化、工程、產品開發,企業培訓中心和專案管理等領域;(四)全球商業服務中心─從事相關涉及採購和供應鏈、大數據分析、財務、人力資源、資訊技術和管理活動;(五)醫療旅遊和教育領域─馬國能否成為高收入國,取決於馬國重整經濟的措施,並藉以提高競爭力和永續發展能力。因此馬國需發展更高水準的專業領域,不僅在商品領域,而且要大力發展服務業。馬國在上述各指標的資通訊科技排名偏低,暴露出在通訊科技基礎方面的弱點。馬國各個部門與機構的信任與信心是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創造政府與各機構之間互信與共同參與的共識。新加坡和韓國成功在人民與投資人之間建立起信任,而這是一個經濟體良性發展的基石。因此,公私領域須合作,形成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合作模式,提高公私領域在資通訊科技知識方面之充分交流互補,以及擴大改革力量。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