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掀起半導體零件業的短鏈革命,大聯大揭數位轉型兩大心法
數位時代高敬原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藍海!藍海!最近十年商業界最熱門的名詞莫過於這兩個字。談到企業數位轉型,大聯大控股執行長葉福海分享16字箴言:「專注客戶、科技賦能、交易安全、大家有錢」,當能共好共大才能共贏,他認為藍海不在遠方,就在身邊。

數位轉型浪潮的風吹向半導體上游,即使已是全球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早已將目光放在2030年,甚至更遠方,執行長葉福海分享數位轉型兩大心法:專注客戶,科技賦能。但即便自身轉型,仍要跟同業共好,才能共大共贏。

大聯大執行長葉福海19日參加《數位時代》主辦的未來商務展,以「工業4.0智慧浪潮下,通路商的轉型與價值創造」分享2015年就拍板決定的數位轉型策略心法,他直言,轉型航向藍海,必須要知道一件事:未來不存在,所以必須不斷研究找到未來的方法。

葉福海說,大聯大控股是一家B2B企業,過去總是花很多時間思考競爭對手,思考如何超越,但這就是B2B思維,現在大聯大換位思考,從C2B方向重新想:客戶的需要。

時間別放錯地方,客戶比對手重要

大聯大控制執行長葉福海表示,企業2015年就決定轉型數位驅動企業。
蔡仁譯攝影

大聯大全球市占率12%,手握1.5萬家客戶,裡頭有大如鴻海集團也有小型企業,每一個客戶需求也不一樣,所以轉型中發現的第一個心得是:把時間花在根據客戶的需要思考作法,「專注競爭對手將是無限戰局,時間應該專注在你的客戶,」葉福海直言,Walmart會知道他10年後的對手是Amazon嗎?專注對手,還不如專注你的客戶。

大聯大第二個轉型心得是:科技賦能。葉福海說,現在很多科技可以賦予大聯大新能力,比方AI、大數據、區塊鏈,從發展歷程來看,現在大聯大只能做到「回應」客戶需求,但明天起應該要「滿足」客戶要求,同時善用科技,找出方法「創造」客戶未來的需求。

大聯大2015年開始決定數位轉型,當時就設定目標2025年要成為一家數位驅動(Data-Driven)企業,該怎麼做?葉福海說,內部不停研究該如何專注客戶需求,如何做到科技賦能?

大聯大第一個做的就是數據數位化,建立數位平台。因此,2018年大聯大推出「大大網」,旗下分大大家、大大邦、大大通、大大購、大大頻5個子網,每個子平台定位精準又個性化。

為何推出這麼多平台,弄得如此複雜?葉福海說,因為客戶總計有1.5萬家,其中有大有小,客戶的地點跟需求又不同,所以無法用同一個平台去滿足。

大聯大第二個做的是把傳統倉儲改成智能商業物流,利用數據管理,讓主管隨時看得到倉庫的資訊。但葉福海強調,做到這兩點,都只是「回應客戶需求」,還談不上「創造」客戶需求,這也是2025年之後,2030年大聯大的任務與定位。

獨善其身不如共好,否則客戶無法感受好處

因此,大聯大觀察到客戶在工業4.0準備中,專注智慧製造,要把生產時間從三小時縮短為一小時,卻常忽略一件事:產線上的機台要零件材料,當零件從倉庫搬到車間,車間再把零件上到機台,若中間工單一改變整個流程要花三小時,換言之,智慧製造省下兩小時時間,但客戶供應鏈物流仍多花了三小時。

觀察到客戶痛點,大聯大重新思考,數位化平台建造好了後,葉福海說,大聯大開始自問:我們有能力整合商業物流到數位化平台,根據客戶的智慧製造要求,根據時序及機台排程,把貨直接交到客戶生產線、甚至指定機台上嗎?這就是「短鏈革命」。

葉福海說,工業4.0要做的其實就是智慧製造跟短鏈革命,因為客戶等待時間比製造時間更長,客戶製造越智慧,等待時間反而變高,而大聯大有機會在工業革命中,變成智能製造物流供應商,這就是改變方法。

但更進階思考,大聯大發現,當身為全世界市占率12%的半導體零件通路商,一支iPhone仍有88%零件是由其他通路商交貨,零件通路商產業是無法獨占的,若業界只有大聯大能做到智能製造物流,同業做不到,有辦法解決客戶問題嗎?(編按:客戶必須料件全到齊才能啟動生產,缺一件都不行)

葉福海說,大聯大的數位驅動轉型目的不是超越對手,而是專注解決客戶問題,也因此,若重新定位2030年以後的發展,大聯大以三念出發:利他主義、科技賦能、拉邦結派,建立大競合共享平台。

怎麼做?葉福海說,大聯大將行業技術分享同業,大家一起共享、一起服務1.5萬客戶,這個目的是擁抱客戶、專注客戶,善念出發,利他主義。

大聯大透過區塊鏈的不可竄改特性,讓企業間交換資料都利用區塊鏈平台建立交易安全,建立信任感,最後是打造共享平台,一起幫客戶提升產能跟產值,幫客戶賺錢,創造未來需求,這樣大聯大也才能賺錢,共大共好共贏。

提及找尋藍海市場,葉福海提到台灣大車隊,他說,台灣大車隊本身從媒合交通需求起家,但他觀察,現在台灣大車隊正轉型媒合生活需求,比方陪父母去看病、送洗衣服、幫電動車充電,客戶沒有改變,還是一群人,但台灣大改變了「任務」。

藍海不在遠方,就在身邊

十年前,大家瘋的商業書籍是「藍海策略」,大家都想找藍海市場,但葉福海丟出問題:大家找到藍海了嗎?他直言,十年後,又出了一本書叫「航向藍海」,那大家找到藍海了嗎?為何有些人找得到新藍海,有些人沒有?

對這些問題,葉福海說:全世界沒有新的藍海市場,只有找對藍海策略,把自己變成藍海企業,或把市場變成藍海市場。

他舉例,台灣大車隊的市場沒有變,但任務改變,台灣大車隊擁抱客戶,專注客戶的需求,這就是藍海市場,藍海市場其實就在各位身邊。

葉福海說,大聯大過去太專注對手,但其實大聯大更應該探索客戶,把1.5萬家客戶當成油井去探勘,當用科技鑽鑿越深,就能發現更多機會。因此,大聯大改變方法,找到任務、解決問題,這就是變成藍海企業的路。

專注客戶
科技賦能
交易安全
大家有錢

葉福海說,航向藍海這本書中所有的企業都是處在本來的市場中,而非找新的藍海,台灣常說「吃碗內看碗外」,這行為是錯的,大家應該專注客戶,善用行業技術,拉同業一起服務客戶,當重新定調藍海市場,就能成為藍海企業,台灣大車隊就是藍海企業。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