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公佈了2021年度最新一批21座燈塔工廠名單。其中,群創高雄廠、友達台中廠Fab 3與鴻海鄭州、武漢兩廠區皆入選WEF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名單評選由WEF與麥肯錫合作,旨在遴選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包含運用自動化、工業物聯網(IIOT)、AI、AIoT、數位化、大數據分析、5G等技術表現優異的智慧工廠。
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表示:「友達本次獲選加入WEF全球燈塔工廠陣容,代表台灣製造業擁有迎向工業4.0的全球實力,亦是友達引領其他企業邁向智慧製造的重大里程碑。第四次工業革命為友達帶來組織的思維轉變,最終期待為員工賦能,並推廣自主當責企業文化,成功推動數位與人才的轉型。」
友達自2015年開始啟動智慧製造2.0,從規模競爭到價值競爭,進化到價值轉型,協助自身及合作夥伴無縫接軌4IR及智慧製造。為此,友達啟動組織轉型,從智慧製造、綠色製造和人才培育三大面向,展現4IR的成果,是獲選全球燈塔工廠的關鍵因素。
包括投入運輸自動化、以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自動檢查與維修產品、將IoT架構結合自動清潔解決方案、開發AI應用程式整合系統等,讓燈塔工廠於2018至2020三年間整體產能上升32%、先進製造良率提升60%。
透過深化4IR技術,結合場域知識與資料科學技術,改造生產管理模式,讓友達從過去的反應式管理,轉變成預測式管理,成為友達最大的優勢。友達投入組織思維轉變的成果,於2018至2020年三年內,將生產成本降低15%,整體製造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
鴻海擁四座WEF燈塔工廠
目前,在全球總共有90座WEF評選的燈塔工廠。作為全球電子科技製造服務領域,鴻海是唯一擁有4座WEF燈塔工廠認證的企業。
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表示:「數位轉型是鴻海從過去『勞力密集』轉型為『腦力密集』的重要階段,而數位轉型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人為本』。鴻海在數位轉型人才的培育上,透過一系列的內部教育課程,有層次地改變同仁的觀念。除了建構『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集團也提高研發能力,落實數位轉型案例,其中燈塔工廠就是我們在數位轉型領域上的一個重要成果與實踐。」
在此次評選中,WEF認為武漢廠區能入選,主要是為了滿足客戶對更大程度的客製及更短的產品訂單交期需求,廠區利用尖端的先進分析技術、柔性自動化技術重新設計製造系統,使得直接勞動生產率提高了86%,品質損失減少了38%,並將訂單交貨週期縮短29%,降至48小時。
至於鄭州廠區的入選理由,則是面對技術工人短缺、產業品質穩定性及不確定性需求等問題,鴻海鄭州廠區採用柔性自動化將勞動生產率提高102%,並利用數位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將品質缺陷減少38%,整體設備效率提高27%。
除了生產線上的流程優化,鴻海在鄭州廠區也建立專門的跨職能轉型辦公室,與德州大學、阿靈頓大學、清華大學、辛辛那提大學等10所大學建立研發合作,從世界各地招募複合型人才與50多家供應商建立深度合作,共同研發尖端技術,建立全球技術生態系統。
2020年,鴻海已陸續推行了10座內部符合「燈塔工廠」標準的改造,涵蓋模具生產、CNC加工、表面貼裝、系統組裝等重點場域。這些廠房在集團內率先成功導入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等先進技術,不僅在產品能力、生產管理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也通過逐步增加數位化工具,對運營系統進行深入創新。
數位轉型團隊透過生產自動化、智慧化導入的過程中,也正逐步建立集團F3.0轉型升級發展策略中,「3+3」領域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基礎。未來,鴻海「燈塔工廠」集群建設在為集團F3.0轉型夯實基礎的同時,還將積極對外賦能,推動產業數位化及數位產業化發展。
不良率降3成!群創高雄8.5/8.6代廠獲燈塔工廠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也公佈2021年度燈塔工廠(Global Lighthouse)名單,群創高雄8.5+8.6代廠同步榮獲WEF認證為智慧製造的燈塔工廠。
群創董事長暨執行長洪進揚表示:「群創積極推動工業4.0,注重數位人才培育,導入工業4.0技術後,提升了整體營運效能與工作變革,以本次獲選的高雄廠區為例,利基型產品產量提升了22%,員工產值生產力也提高了8%,同時也提升員工的工作成就感。現在企業要思考的除了敏捷性還有永續性,智慧製造幫助我們在中間找到了好的平衡點。」
群創高雄廠區透過自動化、數據化到智能化,實現群創XYZ數位轉型策略,投資先進的自動化、物聯網和分析技術,以提升製程、品質和問題解決能力,最終實現零缺陷計劃的願景,達成產品最終不良率降低33%的成果,利基產品比重增加22%,品質偵查時間降低 90%,總產能增加10%。
高雄廠用電量也減少2%並首創自動化液晶回收線。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強調:「這次群創在以工業4.0技術展現智能製造成效,深獲WEF肯定,由智能引擎取代人工檢核,改善員工工作環境與效率,讓員工花時間解問題而不是找問題,將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智慧製造與智慧營運就像兩條腿走路,勢必同時並進創造出我們最有韌性的經營體質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