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http://www.teema.org.tw/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2023/4/1 上午 09:29:03 2023/4/1 上午 09:29:03 http://www.teema.org.tw/ system teemaonline@teema.org.tw teemaonline@teema.org.tw 邁向永續電源管理 亞太區企業面臨不同挑戰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COVID-19疫情迫使企業更加重視IT關鍵基礎設施,以及維持其運作的電力基礎建設。由於數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毫無放緩的跡象,已使亞洲企業更有迫切壓力去規劃更環保、更潔淨的數位化做法。</p><p>但是,在亞太地區要實現永續發展,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需要縝密規劃與諸多層面考量。亞太地區身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數位經濟體之一,組織或企業面臨著艱難的挑戰,必須在採用再生能源以及應付氣候型態改變之間取得平衡。</p><p>由於整個亞太區的數位轉型加速,使企業日益仰賴分析和雲端等技術,而導致亞太區的數位化推手,例如資料中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的電力。現在,利用阻力最小的方法擴大布建資料中心,同時遵守愈來愈嚴格的排放標準,已經成為關鍵,並開始結合現有更好的能力、實務經驗與電力管理解決方案。</p><p>為了能更深入瞭解亞太企業與資料中心經營者的電力管理實務及優先順序,伊頓委託市調公司針對各區域的相關人士進行研究。希望能透過此研究,找出挑戰與機會,以指導企業如何順利應對即將來臨的能源轉型,並持續勇往直前。</p><h2>電力管理現況與COVID-19的影響</h2><p>對於亞太區的企業來說,有效且永續的電力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資源成本與消耗方面。在要求針對目前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名時,能源成本的管理及最佳化是所有市場的近期目標(77%)。排名第二的是減少能源消耗(67%),其次是提高再生能源使用(55%)。</p><p>在公認為亞太地區資料中心樞紐的新加坡,有五分之二的組織選擇確保正常運行時間,做為電力管理的第二優先事項。印尼對於再生能源的興趣極高(83%),可能是因為該國政府已制定了鼓勵投資再生能源,以及簡化再生資源電力訂價的法規草案。</p><p>在這些優先事項中,有許多是透過更高層級的目標共同推動,例如永續性(62%)和業務持續計畫(57%),以及企業樽節成本的壓力(58%)。</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14"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14">&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329"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1-500x329.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1-749x492.jpg 749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1-350x230.jpg 35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1-768x505.jpg 768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1.jpg 100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1-500x329.jpg" /></p><p>圖1 目前市場的電力管理首要之務</p><h2>電力投資預算提升 投資時程同步加速</h2><p>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已促使許多企業變更計畫與營運,去配合巨大的改變與干擾。在電力管理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公司中,幾乎有三分之二(64%)已加快或維持投資時程,表示電力管理在日常業務營運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認同。突然之間,這個世界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依賴數位通訊,維持關鍵的數位系統和服務正常運作,對於廣泛實施社交距離的社會而言非常重要。在加速投資時程的公司中,大部分計畫皆提前了大約三到四年。</p><p>在觀察投資金額時,發現33%提高了電力管理投資,31%維持不變。於此方面,澳洲企業明顯領先,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公司(60%)計畫提高電力管理投資,且平均幅度達68%。日本的情形與整體趨勢不同,日本有五分之二的公司認為能源非企業的首要任務。</p><p>大多數的日本企業(60%)普遍不確定COVID-19對投資時程和金額的影響。</p><p>在整個區域中,許多公司增加或加速投資來因應業務環境的變化,因應更快速的轉型(35%)、配合更廣泛的業務擴張計畫(35%),並取得競爭優勢(29%)。此類投資也可能是受到過去一年所頒布的國家政策方針的影響。南韓與日本皆已宣布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應可看到在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企業更加重視此問題。</p><p>企業受到COVID-19的影響而放緩或降低投資於電力管理方面,最常見的原因是預算或人力的缺乏或變動。在受到疫情負面打擊的產業中,此項挑戰可能會更加嚴重,且可能會導致這些產業的能源轉型進度落於人後。</p><p>伊頓電氣事業東亞區業務副總裁嚴慶和表示:「當企業領導者針對公司能源轉型的方向做出決策時,必須以更前瞻性的立場,解決中長期的問題。資料中心基礎建設所扮演的角色已日益舉足輕重,能維持業務與社會服務順利運作。」</p><p>&nbsp;</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15"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15">&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246"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2.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2-350x172.jpg 35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2.jpg" /></p><p>圖2 COVID-19對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投資的整體影響</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16"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16">&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356"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3.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3-350x249.jpg 35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3.jpg" /></p><p>圖3 按市場分,COVID-19對投資金額的影響</p><p>&nbsp;</p><h2>新技術採用比率反映當地企業的優先順序</h2><p>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最佳化已成為全球的首要任務,因此,在調查的大多數市場中,最常採用的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是電力管理軟體(46%)和智慧電力系統(49%)。此情形呼應了本區域之整體數位化快速發展的腳步,大多數公司皆計畫尋求科技解決方案來處理日常業務。</p><p>伊頓在深入研究個別市場之後,發現各國市場對於各種電力管理解決方案的偏好各有不同,技術採用的階段也存在差異。在不斷電系統(UPS)方面,台灣明顯居於領先的地位,採用率達67%,可能是因為電網極為穩定,能支持當地龐大的半導體製造業。由於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資料中心樞紐,貨櫃式模組化解決方案在新加坡(33%)比其他市場受歡迎,例如澳洲(17%)和日本(3%)。</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17"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17">&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619"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4.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4-350x433.jpg 35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4.jpg" /></p><p>圖4 現有的電力管理解決方案部署</p><h2>現有的挑戰與障礙</h2><p>儘管大致目標和目的皆類似,企業面臨的電力管理挑戰卻非常不同,主要是受到不同的地方法規情況和地理脈絡影響。雖然本區的大多數企業都同意很難應對政府與業界法規的改變(44%),但是在高成本環境(例如新加坡(50%))中,缺乏預算是最主要的挑戰,而台灣企業則表示最大障礙為老舊的電力管理基礎建設(57%)。同時,五分之二的日本企業表示缺乏專業是當地最大的電力管理挑戰,南韓的比例也類似。此種變化多端的狀況,表示任何處理電力管理挑戰的討論,都必須在個別市場層級發生,才能發揮有意義的影響力。</p><p>在澳洲、印尼這些經常發生天然災害的市場中,這些危害不僅被視為電力管理挑戰,且會對企業管理電力以支持營運的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例如,73%的澳洲企業認為天災可能會造成最大的影響,尤其是在2019~2020年,夏日野火季造成數十億元的損失之後。相較之下,新加坡僅有37%的公司有相同的顧慮,但是,半數以上(57%)主要是擔心如何管理電網的波動。</p><p>伊頓東南亞區總經理Isabel Chong指出:「亞洲地區所有想要最佳化能源使用的企業,都不能忽視亞洲快速變化的電力版圖。每一個國家針對能源和再生能源設定的目標不同,且當地的能力與限制也各不相同,因此跨國營運的公司必須量身打造解決方案,以避免在規劃未來的容量時,產生不必要的損失與停工時間。與正確的夥伴合作,可以協助企業彌補內部技術的空缺,以及量身打造點對點的解決方案,以避免發生上述問題。」</p><p>在此次調查中也觀察到,印尼(87%)、台灣(60%)、南韓(60%)的許多公司,認為最大的影響是環境法規的變動。主要原因可能是許多國家開始建立全國性再生能源的利用與排放目標,而迫使許多企業必須加快能源轉型。</p><p>例如台灣已在2020年2月宣布,在未來五年內,所有購電量高於5MW的企業,都必須有10%的電力需求來自於再生能源。此規定可能會影響台灣前500家電力用戶,也可能是鼓勵台灣最大的「用電大戶」台積電承諾在2030年前,將25%的總用電量改為使用再生能源的因素。</p><p>&nbsp;</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18"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18">&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271"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5-500x271.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5-749x406.jpg 749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5-350x190.jpg 35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5-768x416.jpg 768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5.jpg 100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5-500x271.jpg" /></p><p>圖5 各國市場最大的電力管理挑戰</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19"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19">&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606"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6.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6-350x424.jpg 35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6.jpg" /></p><p>圖6 放眼未來:市場未來能源優先順序</p><p>&nbsp;</p><h2>為新能源的未來做準備</h2><p>除南韓與日本外,本區域的大多數組織都認為自己有能力以既有的電力管理系統因應外部的能源波動及法規變化。日本和南韓在面對是否準備好應對此類問題方面,都採取更為保守的態度。</p><p>相較於新加坡(37%)和台灣(33%),天災頻繁的國家,例如澳洲(87%)和印尼(63%) 的當地企業,似乎認為自己更有能力處理此類挑戰。在日本企業中,僅有10%認為有能力處理此類事件,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認為可能會對業務造成最大的影響。</p><h2>企業的下一步何去何從?</h2><p>放眼未來,管理能源成本與最佳化使用仍是本區最普遍的優先事項(74%)。為了解決此問題,五分之三的公司渴望能投資新科技,在短期內將電力管理數位化,以及改善電力利用效率(PUE)(67%)和維持低營運成本(61%)。</p><p>但是,每一個市場的優先順序各不相同,需要非常精準的在地化手段才能成功克服這些問題。台灣企業最渴望採用新科技(73%),而新加坡和澳洲的企業則分別最渴望維持低成本和結合更多的再生能源。</p><p>在未來的一到三年之間,大多數企業(63%)都希望能採用新的解決方案支持電力管理,惟理由各不相同,從優先重視能源成本效率(68%),到符合政府法規(32%)。南韓有七成的企業認為電力基礎建設需要汰舊換新,表示老舊的基礎建設是許多企業進行能源轉型的障礙。我們也可能會看到在未來的電力管理投資方面,永續性將成為新加坡企業最大的考量因素,且永續性與成本效率同時名列為最大原因(兩者均為70%)。</p><h2>參與政府計畫與補助</h2><p>除日本外,亞太地區在政府計畫和節能獎勵方面的意識通常很高。印尼有57%的企業,不僅止於知道,而且還非常瞭解其運作方式,領先群雄。其次是40%的澳洲。相反地,僅有17%的日本企業擁有相同的瞭解程度。</p><p>在日本,缺乏瞭解也反映在此類措施的參與度。在瞭解的公司中,僅有29%確認他們的組織參與此類節能方案,而澳洲則高達96%。同樣地,印尼(83%)和新加坡(79%)企業亦具有高參與率。</p><p>最重要的是投注更多的努力去推動並了解更多相關計畫與措施,以協助組織彌補轉型策略中的空缺。無論是針對新技術的採用給予補助、折扣或員工教育訓練,更多的參與將能協助促進知識交流,並建立更多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的管道。</p><p>新加坡「2030綠色計畫」已展現出政府的整體方針,以及密切的政府與民營企業合作,克服能源和氣候變遷的相關問題。亮點之一是致力協助企業擁抱永續性以及開發此領域的能力,並為中小企業提供額外的協助。新加坡「研究、創新、企業」2025計畫所發揮的綜效,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更多儲能和用電領域的創新。</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20"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20">&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310"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7.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7-350x217.jpg 35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7.jpg" /></p><p>圖7 參與節能措施</p><h2>規劃採用新的技術</h2><p>觀察企業可能會繼續投資的解決方案類型,顯示智慧電力管理軟體(70%)排名第一,尤其著重於使用自動化、全面性監測以及預測性分析,更有效地管理電力。</p><p>要克服再生能源的不可預測性,勢必要做到儲能而且必要時將能源釋放,因此儲能方案(63%)成為企業優先順序上排名極高的項目,尤其是在以採用再生能源為第一優先的市場中。鋰電池的可用性不斷提升,使儲能方案對於多數企業來說更為適用且務實,因為相較於傳統的鉛酸電池,鋰電池的壽命更長、體型也更精巧。</p><p>儲能解決方案結合太陽能板和微電網,成為亞洲社區電源供應的可行方式,且印尼、澳洲等市場已出現大量的前導計畫。這些能源系統可為社區提供更潔淨的發電替代方案,並能快速且可靠地儲存電力,以便在發生野火和其他愈來愈頻繁,且更不可預測的天災時,扮演救命的角色。</p><p>伊頓亞太區數位雲端與資料中心業務總監Richard Farrell認為:「各行各業的組織都在利用物聯網和5G的潛力,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透過雲端快速交付的可擴展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是來自於全面的監控與即時的資料收集,來滿足電力管理的需求。對許多人而言,投資正確的方案能夠支援以資料為基礎的電力管理方式,以便能在轉向更廣泛的再生能源領域時,快速預測或因應電力品質中斷問題。」</p><p>如同所有的企業投資一樣,在採用新的電力管理解決方案時,首要的考量因素仍是負擔能力(65%),尤其是在COVID-19帶來的艱困經濟環境下。其次是因應企業長期(42%)與短中期(39%)電力管理的目標與效益。</p><figure id="attachment_143021" aria-describedby="caption-attachment-143021">&nbsp;</figure><p><img decoding="async" alt="" width="500" height="520" srcset="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8.jpg 500w, 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8-350x364.jpg 350w" sizes="(max-width: 500px) 100vw, 500px" src="https://www.mem.com.tw/wp-content/uploads/2023/03/m44416-p8.jpg" /></p><p>圖8 對電力管理科技的未來興趣,以公司希望採用的新解決方案為準</p><h2>亞洲的能源轉型之旅才剛啟程</h2><p>亞太區的企業在渴望邁向永續的未來時,電力管理顯然是屬於當務之急。雖然大多數公司很熱衷於新的解決方案,但是,長期以來在預算、人才、因應變動頻繁的法規環境等方面的顧慮,仍是日常營運中的重大挑戰。更複雜的事情是加速電力管理投資時程,因為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大幅仰賴數位商品與服務,對資料中心的需求激增。</p><p>在未來幾年,轉向再生能源與電力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企業必須掌握明確的電力管理藍圖,以引導能源轉型無縫接軌。</p><p>此外,由於各國市場皆已制定本身的目標與方針,且很明顯,沒有任何解決方案可以一體適用,全球企業必須量身打造本身在地的電力管理策略,才能配合企業層級設定的永續目標。但是,具有正確的投資方向、技術合作夥伴和公部門的支持, 將會使更多企業感到能夠更有效地因應這些變化。</p><p>(本文由伊頓電氣提供)</p> 2023/3/14 上午 08:24:23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Dell、HPE、Inspur陸續下修,2023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年增率降至1.31%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除了經濟持續逆風及高通膨,促使北美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下修今年伺服器採購量,目前也觀察到包含Dell與HPE在內的Enterprises OEM亦已開始調降ODM的主板生產,<a href="https://www.trendforce.com.tw/">TrendForce</a>認為2023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將下跌至1,443萬台,年成長率收斂為1.31%。而OEM下修出貨展望的舉動,除了反應終端需求不如預期外,更多原因是受零組件庫存調節與客戶端控制財務支出等影響所致。</p><p><strong>美系OEM客戶放緩新平台導入速度,影響2023年HPE與Dell年出貨成長率</strong></p><p>OEM業者今年恐面臨幅度不小的目標調整,其中包含Dell、HPE為首的傳統企業品牌供應商,而第三大OEM業者Inspur則是受到政策面影響因素居多。Dell方面,目前仍待解決在ODM與倉儲的半成品,即便可透過轉移ODM訂單來暫時緩解壓力,仍無法有效降低庫存,因此預估Dell今年伺服器出貨量年衰退幅度會擴大至8.1%;HPE則尚未有明顯調整,但今年伺服器出貨量仍衰退,年減6.2%。此外,據TrendForce調查,企業端客戶因成本考量,普遍希望在Ice Lake之後的平台轉換率降速,此將直接影響Sapphire Rapids機種今年的出貨比重,與後續銜接的Emerald Rapids機種的規劃,因此後續Dell、HPE出貨表現仍存衰退風險。</p><p><strong>中國CSP伺服器採購量減半,Inspur伺服器出貨成長受限</strong></p><p>TrendForce表示,中國伺服器需求仍高度受政策層面支撐,如去年國資雲、東數西算工程等專案,目前中國市場正面臨明顯轉型,尚未對全球伺服器需求造成影響,但有望帶動一系列生態系的變革。以Inspur來看,2023年出貨集中在中國國家級別標案與運營商的招標,在中國兩會前夕出貨動能相對疲弱,預估自第二季後才會逐步提升。不過,TrendForce預估今年Inspur伺服器出貨量仍是衰退走勢,年減約3.2%,主要原因為,1.過去互聯網所帶來的伺服器需求已明顯限縮,包含Baidu、Alibaba與Tencent在內的伺服器採購台數均較以往減半;2.美國商務部制裁導致國資雲與東數西算工程標案遲滯;3.新興國產OEM業者,包含ZTE、H3C、xFusion與中國政府創信為主的第三方機構興起,將顯著分食Inspur的版圖;4.疫後復甦帶來的激勵因子未能顯著持續,通膨造成的消費級距拉大,導致企業端的採購計畫延宕。</p> 2023/3/3 上午 08:38:22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2023年1月號國際貿易情勢分析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trade.gov.tw/Files/PageFile/757548/75754840lye20230218135723.pdf">2023年1月號國際貿易情勢分析</a> (PDF檔)</p> 2023/2/24 上午 11:11:10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我國與尼泊爾雙邊貿易現況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a target="_blank" title="2023尼泊爾.pdf" href="https://www.trade.gov.tw//App_Ashx/File.ashx?FileID=A85CE1278E7C0C90">我國與尼泊爾雙邊貿易現況</a>&nbsp;(PDF檔)</p> 2023/1/30 上午 10:44:02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接觸怕怕 ! 後疫情時代遠距投保成產業趨勢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strong>主管機關擴大遠距投保業務對象範圍</strong></p><p>在後疫情時代,民眾盡量避免人際接觸,對於遠距投保之需求也日漸增加。金管會保險局於2021年11月公布「保險業遠距投保應注意事項」,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七家保險公司正式開辦遠距投保服務;保險局於2022年9月15日公布「保經代辦理遠距投保應注意事項」,將來保險公司遠距投保系統將從自家業務員,擴大到一般保經代及銀行通路亦可使用。目前保險市場上已有兩家壽險公司與八家保經代積極試辦中,兩家壽險公司各對接七家保經代業者。</p><p><img alt=""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37px;" src="https://www.find.org.tw/attachment/indus_content/be648aa19fe2ce539665131fbaa6dcc7_caea2ef33791865bb4e8f3?1674028742930" /></p><p>資料來源:本文作者繪製</p><p>圖1、遠距投保流程</p><p><strong>保經代遠距投保注意事項</strong></p><p>保險局提醒,保經代公司進行遠距投保時必須符合四大要件:</p><p>第一、做好身分認證機制,以確認客戶投保意思表示。身分認證機制包含保險公司建立之身分證明文件偵錯防偽機制,以及生物辨識輔助身分機制(如:人臉辨識)。</p><p>第二、保經代公司在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上,業務至少應取得資訊安全及個人資料管理系統之認證,例如:ISO27001以及ISO27701主導稽核師認證。</p><p>第三、當遇上保險爭議時,要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可透過保經代洽保險公司取得遠距投保時之影音檔案備份,保經代不得拒絕。</p><p>第四、遠距投保簽署時,保經代公司必須依循保險公司所定之相關作業規範辦理,簽署人應於保險公司所提供系統中進行遠距簽署。</p><p><strong>遠距投保之便利性及其潛在風險</strong></p><p>遠距投保相較現行壽險視訊投保,主要有幾項優點:一、遠距投保可透過APP或網頁直接操作,視訊投保需要下載Line或其它視訊應用,以及電子文件閱讀器和簽署工具,在操作便利性上較佳。二、遠距投保所有影像與資料皆採加密方式回傳,不上雲,減少外流風險。三、遠距投保全程電子化,無須紙本,而視訊投保仍須繳交紙本同意書及確認書。四、遠距投保可透過人臉辨識取代過去逐頁親簽。遠距投保之風險在於,對於高齡長者在操作上仍有一定門檻,可能遭有心人士操控,無法真實確認投保意思表示,且現在Deepfake技術日新月異,透過遠距投保仍有一定程度遭受偽冒之風險。保險公司仍須持續在服務流程體驗以及身分辨識機制上再做強化。</p><p><strong>參考資料來源</strong></p><p><strong><a href="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6616040">保經代遠距投保 四規範出爐 |經濟日報</a>&nbsp;</strong></p><p>封面圖片來源:<a href="https://freesvg.org/home-insurance-icon">freesvg.org</a>&nbsp;採用CC0授權</p> 2023/1/18 下午 04:00:00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英業達、英特爾與微軟透過5G Next Lab 推動產業創新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英業達與英特爾和微軟共同舉辦5G Next Lab 開幕儀式。活動以「5G 串聯新世代,AI 驅動大未來」為題,展示與AI整合之5G連接解決方案,並於各種智慧場景之應用,例如智慧工廠、智慧家庭、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以演繹次世代之產業創新。英業達的5G連接解決方案建立在英特爾世界級的晶片和微軟領先業界的核心網路軟體之上,可適用於5G公用網路和專用網路。</p><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6" align="left" width="312"><tbody><tr><td><a rel="prettyPhoto[image]" href="https://www.ctimes.com.tw/news/2022/12/14/1851268890.jpg"><img width="300" height="200" alt="英業達與英特爾、微軟共同舉辦5G Next Lab開幕儀式" border="0" src="https://www.ctimes.com.tw/news/2022/12/14/1851268890S.jpg" /></a></td></tr><tr><td>英業達與英特爾、微軟共同舉辦5G Next Lab開幕儀式</td></tr></tbody></table><p>&ldquo;在英特爾和微軟的大力支持下,英業達和我們的合作夥伴有絕佳的機會進入5G公用網路和專用網路市場。&rdquo;英業達策略長葉力誠表示,&ldquo;我們為自己在5G技術和業務方面的發展感到自豪,並承諾對5G網路連接解決方案和產業智慧解決方案的投資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更期許成為領導廠商!&rdquo;</p><p>英特爾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表示:5G的成功取決於廣泛的生態系統。英特爾身為開放式生態系的倡議者,多年來與產業領導廠商合作定義5G解決方案、開源軟體和基於標準的技術。英特爾很高興再次與英業達合作,推動眾多的創新,相信雙方攜手推出的5G Next Lab將在台灣的數位轉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p><p>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表示:微軟的使命是賦能地球上的每個人和每個組織,都能實現更多成就非凡。毫無疑問的,英業達與微軟結合5G、IoT 和 AI 的力量,將為全球企業提供新的創新服務,加速推動邁向工業 4.0 轉型。微軟與英業達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我們很高興看到隨著 5G Next Lab成立,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持續加深。英業達致力於將其視野擴展到 5G 專用網絡、雲端計算、智慧裝置和物聯網,微軟很榮幸能夠藉由 Azure為 5G Next Lab 提供支援,我們期待下一代 5G 通訊解決方案,能夠幫助更多企業和產業取得更多成就。</p><p>5G Next Lab旨在為英業達的生態系合作夥伴提供一個工作空間,以進行端到端的產業解決方案整合,並提供一個展示空間來「展示和講述」這些解決方案。英業達首先歡迎來自電子和半導體製造業的合作夥伴,攜手打造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因為製造業預計將成為最廣泛使用5G專用網路的產業。而英業達在自家工廠採用了這些解決方案,經過驗證已帶來非常好的投資報酬率。</p><p>與新漢及趨勢科技的合作是一個成功案例,三方為智慧工廠提供安全且端到端解決方案有著共同的願景。英業達的5G專網解決方案,加上新漢的AIoT(AI + IoT)I4.0跨界整合系統和解決方案,以及趨勢科技專為企業專用網路設計的多層式混合網路資安防護,並且整合微軟領先世界的HoloLens。共同為智慧製造客戶帶來無與倫比的好處,包括輕而易舉地驗證和實施,更快的上線時間,網路與端點的聯合防禦,和更低的整體擁有成本。英業達、新漢、趨勢科技和微軟今天簽署了四方合作備忘錄,以揭示共同釋放5G具體價值和加速製造業數位轉型的強烈願景和意圖。此次合作也為英業達未來與所有生態系合作夥伴的整合開啟新頁。</p><p>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表示:疫情趨緩後,無人化、少人化成為製造業新趨勢,對於智慧製造、自動化市場帶來支撐力道。憑藉過去打造10個技術里程碑與產品線,新漢成功由IPC硬體供應商轉型成為AIoT整體解決方案集團。很榮幸此次能夠攜手英業達、微軟與趨勢,建構完整智慧工廠解決方案,長期目標前進全球市場,共同建置由 5G 串聯的智慧工廠。</p><p>趨勢科技台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身為具有超過30年產業經驗的資安廠商,我們相信企業在採用新一代 5G 通訊技術建置企業專網進行數位化的同時降低資安風險甚為重要。作為英業達5G Next Lab資安合作夥伴,未來也將持續與夥伴攜手並深耕5G企業資安市場,為製造、醫療、交通等 5G 智慧聯網應用提供最佳資安解決方案。</p> 2022/12/19 上午 09:18:41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電電公會資訊安全暨生態系統委員會公佈「晶片安全風險評估指引」、「晶片安全強固指引」、「晶片安全設計指引」、「晶片安全管理指引」等4份指引,俾供相關廠商在晶片安全設計、管理層面上有遵從之依據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經濟部技術處半導體及資通訊供應鏈資安關鍵技術相關計畫,於去年(2021)10月業經後列單位(依筆畫排序):工業技術研究院、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安華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制定「晶片安全風險評估指引」、「晶片安全強固指引」、「晶片安全設計指引」、「晶片安全管理指引」等4份指引,並由本會資訊安全暨生態系統委員會協助於今(2022)年公佈如附件,俾供相關廠商在晶片安全設計、管理層面上有遵從之依據。</p> 2022/6/23 下午 04:41:05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新年「胎舊換新」 節能輪胎讓您省更多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span style="font-size:1em;"><span style="font-family:&quot;新細明體&quot;,serif">新的年度即將進入春暖花開,歡喜出外旅遊之際,人人都希望快樂出門、平安回家,行車安全是用車人最重視的課題。輪胎是車輛唯一接觸地面的重要零件,根據調查發現,「爆胎」是高速公路的「前十大殺手」,其中小貨車和轎車的爆胎事故佔比超過一半,所以上路前檢查胎壓,適時更換輪胎,為自己的行車安全「胎舊換新」一下是最基本的配備。&hellip;&lt;閱讀全文&gt;</span></span></p> 2022/3/18 上午 11:00:33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日本東北強震,對半導體相關生產初步判定暫無礙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台北時間3月16日晚間日本福島外海發生規模7.3級強震,由於日本東北地區大多是全球半導體上游原物料的生產重鎮,據<a href="https://www.trendforce.com.tw/">TrendForce</a>調查,從震度區域來看,僅鎧俠(Kioxia)位於北上市的K1 Fab本季投產將可能進一步下修,其餘記憶體或半導體業者則有部分進行機台檢查中,整體並無造成太大影響。</p><p>記憶體方面,鎧俠K1 Fab震度達5級,地震發生當時造成線上wafer部份受損,目前K1 Fab已經停機進行檢查,而先前K1 Fab在污染事件發生後,第一季產能已下修,約占Kioxia今年產能8%。在可能有餘震的預測下,鎧俠在未來一周的產能利用率有可能採取緩慢恢復步驟,故對於K1 Fab本季的投產將進一步下修。其餘鎧俠工廠則不受影響,美光(Micron)廣島廠亦同。</p><p>端看現貨市場價格,自2月起受鎧俠原物料汙染影響推升價格上漲,而俄烏戰爭並未使現貨價出現明顯漲跌波動,至昨夜福島地震後,價格仍持穩。TrendForce表示,整體現貨需求依舊疲軟,價格不易出現劇烈變動。</p><p>矽晶圓(Raw wafer)方面,SUMCO山形米澤廠、信越(Shin-Etsu)福島白河廠皆在影響範圍內,震度皆為5級。由於長晶(Crystal Growth)過程中需要極高的穩定度,目前業者尚未公布其影響。TrendForce表示,5級震度除停機檢查外,機台與線上矽晶圓損害難免,不過在日本311地震後,除了重分配生產規劃外,建物對於地震都有補強的動作,整體損害可能較輕微。</p><p>晶圓代工方面,日本境內共有兩座12吋廠和兩座8吋廠,包含聯電(UMC)Fab12M (12吋)、高塔(Tower)Uozu(12吋)、Tonami(8吋)、Arai(8吋),分別位於三重縣、富山縣、新瀉縣,震度落在1~3級。目前工廠皆正常運作中,影響不大,但IDM廠瑞薩(Renesas)那珂工廠在5級震度內,亦停機減產確認影響當中。</p> 2022/3/18 上午 11:02:09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環保署公告「揮發性有機物空氣污染管制及排放標準」修正草案影本,並附修正草案總說明及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2年1月17日環署空字第1111168836B號函辦理。</p> 2023/1/18 下午 02:40:35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出貨量衰退伴隨報價下滑,2021年第四季整體DRAM產值季減近6%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根據<a href="https://www.trendforce.com.tw/">TrendForce</a>研究,疫情致使眾多終端裝置如智慧型手機、伺服器、PC至利基型消費性電子產品零組件供應受阻,間接導致採購端對於相對長料的記憶體拉貨意願下滑,其中尤以DRAM庫存超過10周以上的PC OEMs業者態度最為明顯。因此,多數DRAM原廠在2021年第四季出貨量皆呈現衰退,拉貨動能下降也導致DRAM報價反轉向下。2021年第四季DRAM總產值季減5.8%,來到250.3億美元,僅少數供應商如SK海力士(SK hynix)營收逆勢上揚。</p><p>展望2022年第一季,部分零組件缺料可見紓緩,但第一季本就為需求淡季,買方庫存仍偏高,使多數採購端將優以去化庫存為主,整體拉貨動能低迷。因此,今年第一季DRAM價格會較去年第四季面臨更大壓力,整體DRAM總產值可能進一步下跌。</p><p><strong>2021年第四季價格下滑,</strong><strong>導致</strong><strong>DRAM</strong><strong>原廠獲利減損</strong></p><p>以營收表現來看,三大DRAM原廠報價皆下滑,出貨端走勢則略有分歧。三星(Samsung)及美光(Micron)皆隨終端需求不佳而出貨下滑,營收分別下滑9%與8%;市占率方面,三星略降至42.3%,仍位居第一;SK海力士位居第二,拉升至近三成;美光小幅衰退至22.3%。而預期今年第一季三廠在DRAM報價差距不大,不過由於SK海力士在去年第四季出貨基期相對較高,公司預期出貨衰退幅度將略高於產業平均,將使其第一季市占率小幅下降。</p><p>以獲利表現來看,由於先進製程占比提升隨之而來的成本優化仍不足以彌補報價衰退,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財報區間9~11月)營業利益率分別下滑至50%、45%及41%。TrendForce認為,今年第一季跌勢恐加劇,DRAM供應商將面臨更大幅度的獲利衰退,原廠僅能透過拉升先進製程的比重,並透過產品組合的優化,以減少報價壓力的衝擊。</p><p><strong>2021年第四季Specialty DRAM</strong><strong>市況同樣疲軟,台廠營收亦下跌</strong></p><p>由於specialty DRAM的終端應用如電視、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於第四季也明顯下滑,加上供應鏈缺料影響,因此客戶端對DRAM拉貨力道也明顯降溫。第四季specialty DRAM的價格跌幅也與主流產品相當,這也衝擊到以消費類市場為主的台廠營收表現。從南亞科(Nanya Tech)來看,量價齊跌的夾擊使其第四季營收季減約一成,而營業利益率則受到報價下滑而下降至37.5%。華邦(Winbond)在小容量(1/2Gb)為主的市場同樣受到長短料問題衝擊,但影響程度相對較小,第四季營收略微下滑近4%。力積電(PSMC;營收計算主要為其自身生產之標準型DRAM產品而不包含DRAM代工業務),營收小跌約1%,若加計代工營收則逆勢成長6%,顯示其提早鎖定長約為良好策略。</p><p>面臨DRAM市況反轉,據TrendForce了解,三大台廠商解決方案如下:南亞科可將其20 nm產能在DDR4市況不佳時轉而生產毛利較好的DDR3,並且投入更多資源到1X nm新製程的研發,若良率提升快速,則可提早在2024年新廠完工前帶來位元貢獻;華邦除了持續將重心鎖定在利基的小容量產品,因該領域公司具領導地位外,同時強化25 nm及下一代20 nm的研發,期能於高雄路竹廠啟動量產時直接導入;至於力積電則透過與客戶綁定長約的方式,提前部屬今年的投片,持續發揮其最大的優勢,配合市況及毛利高低,在邏輯IC與記憶體產品之間作產能調配。</p><p><img alt="" src="https://img.trendforce.com.tw/EDM/2022/02/20220216_152638_0217_sr-4q21dram%E7%94%A2%E5%80%BC_tw.png" /></p> 2022/2/23 下午 02:21:12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新南向,台灣「在」亞洲的經貿合作驅動力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台灣自2016年以來,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現階段聚焦於落實經貿合作、教育與人才培育、公共衛生與國際醫療、區域農業以及社會鏈結等五大旗艦計畫的實踐與深耕。最主要的目標在於醞釀經貿與經貿之外的多元夥伴關係並深耕多面向參與的鏈結,具體強化台灣與鄰近新南向夥伴國家的共同體意識,以實質促進台灣參與區域共同體的建構過程。</p><p>新南向政策的具體成果當然不只是貿易轉移的成效,更充沛的合作動能的醞釀才是促進經貿制度性合作的基礎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南向政策推動後,台灣與新南向夥伴國的交流強度提升,在彼此需求加強的牽動下,促進了多項制度性的合作安排與保障。舉例來說,我國政府積極推進與新南向夥伴國的合作協定,像是在雙邊投資協定方面的進展如與菲律賓(2017)、印度(2018)以及越南(2019)都有了不錯的成果。此外,在其他經濟合作領域方面,我國政府、民間企業、商會以及相關團體亦積極開展多元領域的合作計畫,包含擴大前述公共衛生與國際醫療、農業與教育的合作能量及效益。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廠商積極參與新南向交流與合作,甚至引領區域產業合作的新方向(如智慧城市與園區、綠色科技、智慧車輛零組件、電子商務、以及研發創新領域等)。</p><p>儘管近兩年來台灣與亞洲國家都遭到新冠肺炎疫災的肆虐,削減了新南向交流與合作的動能,但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而明朗,在疫後時期的新南向政策於經貿合作領域在既有的基礎上應更大步前進,筆者建議未來更應該落實三個強化,第一是政府應引領並再強化制度性的合作安排,一方面確保台灣與合作國(包含企業或廠商)於雙向經貿與投資合作的權益。二方面也可藉此加強台灣與區域經貿整合架構(architecture如CPTTP及RCEP)接軌的制度架構。</p><p>第二是再強化台灣於區域共同體中的重要位置與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台灣不應該只有在半導體(特別是晶片)的韌性供應鏈(resilient supply chain)中扮演要角,尤其是政府與民間社會應該協力推動台灣經驗與疫後生存鏈(survival chain)的緊密鏈結,除了製造業與高科技產業(特別是智慧製造)之外,包含與人民生存及生命安全相關的防疫與公衛相關產業的經驗分享與資源串聯,這是台灣在近兩年成功防疫並加強自我因應疫災治理能量的準備能量(preparedness)的積累。若能藉此超越狹義的供應鏈要角的侷限,而在疫後生存鏈的串接與發展過程中扮演關鍵力量,同時藉由新南向政策旗艦計畫群的再升級與推進,將可藉由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合作綜效來提升台灣的重要性以及與區域的密切整合。</p><p>第三個再強化是要持續加強合作夥伴國及社會對於台灣的瞭解與支持,與台灣合作不僅無害,同時能共同累積暖實力(warm power)與韌實力(resilient power)才能落實對雙邊國家有利、對雙向人民有益的成果。對於企業與廠商而言,第三個再強化將能讓台灣「在」亞洲的雙向合作的過程與資訊更加透明,除了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與布局風險,更能藉此開創新的夥伴關係。</p> 2022/2/23 上午 10:22:11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馬來西亞及汶萊國家檔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 <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trade.gov.tw/App_Ashx/File.ashx?FilePath=../Files/PageFile/725532/馬來西亞.pdf">馬來西亞國家檔</a> (PDF檔)</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trade.gov.tw/App_Ashx/File.ashx?FilePath=../Files/PageFile/725536/汶萊經貿檔.pdf">汶萊國家檔</a> (PDF檔)</p> 2022/2/16 上午 11:23:51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aspx?unitid=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