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專訪電電公會會策顧問施顏祥 - 彈性與韌性 台灣產業最大競爭優勢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延燒超過兩年的COVID-19疫情,不光導致高達4.45億人染疫、死亡人數創下599萬人,成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在此狀況下,自然也對全球經濟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2020年世界經濟成長率為-3.5%,比起2009年金融海嘯的-0.1%還糟糕。2021年在疫苗問世後,許多國家紛紛鬆綁防疫政策,也讓全年經濟成長率飆升到5.5%,但部分原因也歸咎於2020年計算基期過低所致,多數國家經濟狀況仍然並不理想。
相較之下,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帶領下,加上全民極力配合防疫政策,在整體疫情受到完善控制下,整體經濟活動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有非常亮眼的表現。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到2.98%,是所有已開發國家中表現最好的成績。2021年在出口暢旺帶動下,台灣經濟成長率為6.28%,創下過去11年的新高紀錄,不少專家認為在此趨勢之下,台灣人均GDP有機會在未來幾年超越韓國與日本。
電電公會會策顧問施顏祥表示,台灣經濟能有如此亮眼表現,雖然政府部門的各種措施功不可沒,但是台灣企業具備的彈性與韌性,則是能在全球經濟局勢變動下,創造經濟成長的關鍵。近來ESG議題非常受到關注,雖然對台灣產業而言又是另一波衝擊,不過施顏祥認為,只要在電電公會與政府攜手合作下,各產業都能夠再次度過此挑戰,為台灣經濟再創另一波高峰。

走向浮動匯率
引爆產業外移

台灣經濟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在過去一卡皮箱走天下的年代,展現出前所未有彈性能力,加上絕佳的成本控制與技術能力,成為能與國際企業保持長期合作的關鍵。長期關注台灣經濟發展趨勢,並在2009年起擔任經濟部長一職的施顏祥認為,無論是2018年起美中貿易大戰導致全球供應鏈版圖改變,又或者COVID-19疫情造成供應鏈運作失衡,以及淨零排放引發的減碳趨勢等,台灣產業都能以本身的彈性、韌性克服。
施顏祥指出,過去台灣面臨三次重大的經濟挑戰,首先是台幣與美元的匯率,從過往一美元換40台幣的固定匯率制,在1978年改為由市場決定匯率的浮動匯率制。
眾所皆知,國際市場交易幾乎清一色是以美元計價,匯率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廠商的獲利率,特別是對於沒有避險能力的中小企業來說更為明顯。而在與國際潮流接軌的壓力下,台灣走向浮動匯率勢在必行,而在台幣與美元的匯率不斷攀升下,1970年代末期多數廠商在降低營運成本的狀況下,開始選擇到海外市場設立生產基地。
此時,恰逢東南亞國家開始推動經濟改革,其具備低廉土地、人力等特色,加上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援下,自然成為台灣企業降低台幣升值衝擊的首選。其中,開放速度較快的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泰國等,也成為台灣企業首波打造海外基地的地點。

開放中國大陸投資
帶動台灣產業升級

其實早在1980年代東南亞國家走向經濟開放的時代,中國大陸也幾乎在同時間開放外資投資 ,這也成為台灣面臨的第二大經濟挑戰。儘管初期政府尚未允許民間企業投資,但因中國大陸的語言與文字與台灣相近,所以不少企業透過私下管道進去投資。1990年在兩岸關係逐漸和緩,加上許多外商已經進入中國大陸,且台灣企業都是以OEM、ODM為主,最終政府在民間企業頻頻要求下,終於開放對中國大陸間接投資及貿易,也導致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快速增加,約占台灣對外投資額的50%。
為降低台灣產業對中國大陸的依賴,1993年經濟部提出南向政策,透過制定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投資綱領的規範,鼓勵台商赴東南亞投資,不少企業選擇到印尼、越南等地投資。不過,企業對市場嗅覺向來高於政府,因此政府只能扮演輔導的角色,無法透過法令強
制企業投資。
「由於台灣產業都是跟國際大廠配合居多,通常是在客戶要求下到特定國家設立生產基地,以貼近當地市場。且企業通常是在決定地點之後,才會告知主管機關,希望提供簽證、文件流程審核方面的協助。」施顏祥解釋:「到中國大陸投資,雖然衝擊到台灣的產業發
展,不過反而帶動整體產業升級,從早期大量生產轉而走向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且企業也將研發中心留在台灣,避免發生商業機密被竊取。」

東南亞國情迥異
越南成台商首選

台灣面臨的第三大經濟挑戰,則是前述提到2018年底引爆的美中貿易大戰,與2019年底的COVID-19疫情。美中貿易大戰起源非常複雜,基本上是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台灣廠商為避免高額關稅衝擊,加上政府推動台商資金回流,所以採取擴大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以及選擇將高階產品移回至台灣生產,以符合客戶對於去中化的要求。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企業投資東南亞的金額,以越南為主要國家,其次則是泰國、印尼等,至於在1993年南向政策中的首波國家菲律賓,投資金額正逐漸在減少中。若仔細分析箇中原因,越南除有當地政府的大力協助外,也有人口紅利、人民個性比較溫和等優點,所以自然成為主要投資標的。而台灣產業熟悉的泰國,則有政治環境相對穩定的優點,長期以來也一直是非常熱門的投資選項,如金寶集團便在當地有非常大的生產基地。
施顏祥指出,馬來西亞原本是台灣電子產業的投資首選之一,投資高峰期間約有400多家業者到當地設立產業,可惜後來發生排華事件,加上政府又開放到中國大陸投資,現在當地僅存的台商並不多。至於菲律賓部分,曾經有不少台商聚集在蘇比克灣,對當地經濟帶來不少幫助,可惜由於治安惡化問題,最終導致不少企業撤出。
不過,近幾年在杜特帝政府致力改善治安下,也吸引業者擴大在當地的投資。

迎戰ESG 議題
電電公會責任加重

為協助台灣產業因應市場快速變遷的挑戰,電電公會長期攜手與經濟部、海外公協會,共同舉辦國際連結論壇,為會員、產業介紹海外投資環境,如中歐的捷克、斯洛伐克,東南亞的泰國、印度等,降低海外設廠的門檻。以捷克、斯洛伐克為例,由於身處歐洲心臟地帶,加上屬於歐盟會員國之一,且擁有高素質、低廉勞工的優勢,已經吸引緯創、台達電等在當地設立生產據點。而面對近來興起的ESG議題,電電公會亦已著手與各方專家合作,藉由舉辦各種論壇方式,協助會員因應此新挑戰。
施顏祥表示,電電公會在服務會員、協助產業升級方面,長期表現非常好,對於提升電機、電子競爭力帶來很大幫助。面對ESG議題,隨著全球已制訂出零碳排放的落日條款,則建議政府應該儘早因應,儘速與跟公協會攜手合作建構綠色產業供應鏈,避免陷入被國際市場淘汰的窘境。
甫落幕的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在美國、歐盟強力主導下,印度、中國大陸已經做出碳平衡、淨零排放的時間表,期盼全球能在2050年達到2050淨零排放,減少對地球生態的衝擊。因此,建議台灣企業應該從碳盤查開始做起,才能掌握碳足跡,逐步朝碳平衡、淨零排放目標前進。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