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全球擴大減碳力度 - 淨零賽局 台灣需盡快跟上腳步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自2 0 1 9 年底歐洲高峰會通過了「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碳中和承諾席捲全球,為國際貿易掀起綠色轉型浪潮。而2021年7月歐盟為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55%的階段性目標,提出了「Fit for 55」一系列立法提案,其中最受世界各國熱議的即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預計2026年開始課徵碳邊境稅;初期規範產品為電力、水泥、化學肥料、鋼鐵、鋁等五大產業產品,勢必對台灣出口貿易、產業發展與金融投資造成直接影響。

國際貿易及製造產業是台灣經濟命脈,若不即早因應淨零轉型,跟上國際減碳的腳步,勢將衝擊台灣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有鑑於此,為讓產業界更了解歐洲綠色政綱,促進產業循環經濟轉型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特別舉辦「面對歐盟綠色政綱及碳邊境稅的機會
與挑戰」線上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各界,針對產業趨勢、關鍵議題、台灣企業的影響與因應之道做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氣候變遷挑戰
擴大減碳力度

這兩年全球災難頻傳,台灣的乾旱、河南鄭州的洪災、歐洲的野火以及熱帶風暴襲捲美東,面對極端氣候導致的災害發生頻率及規模加劇,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重要課題。中原大學榮譽教授林聖忠談到,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0年3月提出《歐洲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草案,將碳中和目標入法,成為整個新政的法律基礎。各國也持續擴大減碳力度,為了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執行的決心,加速有關氣候變遷法案的立法。在此趨勢之下,行政院也提出因應草案,修訂2015年所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並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同時將「2050淨零排放」納入法案。

此外,為實現氣候目標,歐盟加速整體減排成效,擬擴大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U ETS)範圍。歐盟執委會計劃在2023至2025年,分階段將海運逐步納入碳交易市場,船舶進入歐盟港口以及停泊港口期間都須遵守碳排放規定;同時也將取消航空業免費排放配額,以及降低總體排放量之上限。林聖忠提醒,海運及航空皆屬國際性領域,企業必須特別留意,做相對應的處理。

淨零轉型行動
深化碳治理策略

全球碳管理法規日趨嚴謹,低碳轉型已是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尤其在歐盟公布了CBAM之後,未來產品的碳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將愈來愈高,勢必將衝擊產品競爭力。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強調,淨零碳轉型勢在必行,企業可依循五大行動方向研擬轉型藍圖:(一)提升碳排放數據的透明度,建立產品的碳足跡,並與供應商分享碳排數據,設定有企圖心的減排目標;(二)開發低碳的產品;(三)規範採購碳排放的指標;(四)將低碳納入轉型指標,以績效的獎勵使企業組織的淨零轉型更有動力;(五)發展永續價值鏈,積極參與低碳及永續有關的國際認證。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則呼籲,企業應加快盤點碳排現況,導入減碳技術或相關管理制度,落實ESG資訊揭露,並深化碳治理策略:(一)落實溫室氣體的盤查,強化價值鏈排放管理;(二)進行風險評估與財務量化,模擬不同轉型情境下,碳價格對公司的財務衝擊;(三)以科學方法擬定減碳目標與達標策略;(四)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建議,建立完善的碳治理架構,以提升氣候韌性,邁向淨零轉型。

企業共組聯盟
響應淨零碳排

國際趨勢驅動著全球企業必須正視且重視碳管理議題,全球前兩千大上市公司中,已有20%的企業已承諾淨零排目標;而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RE100」,匯聚了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目標,台灣也有12家企業響應。

台灣產業以出口貿易型態為主,在這場全球的淨零賽局中,台灣更不能置身事外。林聖忠談到,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倡議,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號召國內二十多家企業共同籌組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透過承諾行動跟第三方認證,以及資訊透明化、教育宣導等活動,鼓勵台灣企業朝著永續發展以及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並承諾於2030年前,組織總部與辦公室據點達成淨零碳排。

此外,台達電、台積電、宏碁、華碩、台灣微軟、友達、光寶、和碩等8家科技業者,也共同組成「台灣氣候聯盟」, 率先承諾「2050年前達到製程100%使用再生能源」、「2030年前企業成員自有或租賃車隊、車輛達成100%電動化」,並且進一步影響與帶領各自供應鏈同步達標。

李宜樺強調,面對達到淨零的目標,企業面臨的不只是企業本身營運的碳排,還必須關注整個價值鏈的碳排,因此需透過上下游的合作,以及與外界夥伴一起努力,投入創新,找出更多的減排或再生能源使用的狀況或行動,透過整個生態圈共同努力。

台灣綠色新政
借鏡他山之石

李詩欽指出,綠色新政已經是全人類的活動,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即推出兩兆美元的美國綠色新政方案,全球目前已有134個國家及歐盟與台灣宣布淨零碳排目標。台灣應加速與歐盟合作,配合碳邊境調整機制,同時連結歐洲商會的各項倡議,擬定台灣綠色新政,爭取各產業界的共識,才不至於置外於世界主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借鏡國外的經驗, 規劃未來如何實踐循環經濟,以及未來淨零碳排的轉機與商機。」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談到,淨零碳排是全球重要的發展趨勢, 包括歐盟CBAM、2050淨零碳排等都是政府關注的議題和重大施政方向。

透過此次論壇,希望能讓更多的公協會一起探討循環經濟的國際趨勢,相關單位和業界更密切溝通,讓台灣循環經濟的推動更加周詳,攜手因應未來歐盟綠色政綱與碳邊境稅帶來的衝擊。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