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淨零碳排 環境永續 - 電電公會環境永續 邁向新未來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氣候變遷」對於人類與地球造成了嚴重影響,而「永續經營」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電電公會體認到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將對會員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會員廠商應致力於淨零碳排的作為,配合政府目標,負起每個企業的責任,共同促進電機電子產業接軌國際,共榮發展,邁向永續。

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在2015年通過,包含17項目標(Goals)及169項細項目標(Targets)。

期望能夠為全球永續發展帶來新方向,因應未來發展的各項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各項挑戰。並冀望到2030年所有17個目標都能夠實現,但這確實是非常艱難的挑戰,必須仰賴全球合作,以及各國的政府、民間社會、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

電電產業必須跟上
擬定永續願景與策略架構

電電公會因應永續概念納入公會理念內部運作過程中,同時考量過往的核心任務,其一為扮演產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其二為會員的訊息平台。

電電公會擬定的永續發展願景如下所示。

以往電電公會專職於扮演產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並協助產業會員們瞭解法規,因應國際法規規範,但如今的全球永續趨勢下,僅僅滿足於法規規範是不足的。許多國際企業要求的永續準則,往往是超越法規。在考量永續發展過程中,做為橋梁並不足以發揮公會的影響力,未來將聚焦於擴展溝通的功能,積極獲取會員的建議與訊息,瞭解產業實質遇到的挑戰,促使公會能夠獲取會員面臨相關挑戰的資訊。不僅落實政府與產業間的垂直溝通,也將涵蓋市場上的消費者,以及其他公協會與NGO組成策略聯盟,將溝通的平台發揮到更具影響力之外,並且可以透過策略聯盟來促使會員透過平台,獲取更多的資源,迎接永續的挑戰。

除了擴展溝通平台達成有效的利害關係人議合外,電電公會透過整合教育訓練資源,使其成為永續訊息平台,傳遞國際永續趨勢給會員,建立標竿分析與案例研究,同時也可整合外部資源,提供會員更寬廣的教育訓練訊息,協助會員因應永續趨勢,同時也可以降低會員們「制度成本」(建立公司制度所需投入的所有人力物力與財務所需付出的成本)。

針對目前國際趨勢以及電機電子產業的特性,電電公會鑑別出五大領域為電機電子產業未來可能遭遇的永續議題,分別為公司治理、氣候變遷、循環經濟、供應鏈管理以及勞動與人權。公司治理為企業永續的核心,健全的永續治理文化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氣候變遷則是本世紀最關注的地球系統性環境議題,也是直到本世紀末人類皆需面臨的挑戰;循環經濟則聚焦在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廢棄物再生與回收的關鍵議題;供應鏈管理考量電機電子產業國際客戶與日俱增的要求,與企業經營績效關係甚大;勞動與人權則是近年來台灣與國際社會皆非常關注的議題。

而電子業會員廠商除了扮演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外,在環境保護議題更是不遺餘力,如台積電、台達電、友達、聯電等,在道瓊永續指數、天下企業公民TOP100、台灣企業永續獎等,都表現傑出,成績相當亮眼。再生能源倡議(RE100)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最遲必須於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綠電,並提出達成目標之計畫。台灣目前總計有12家公司加入RE 100,其中包含五家電子產業(台積電、台達電、華碩、宏碁、聯電);「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為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採用的自願性目標設定,該目標須符合巴黎協定減緩全球暖化的目標,即相對工業化前,全球升溫不超過2℃,並努力將溫度限制在1.5℃以下,台灣計有八家科技公司承諾SBT,其中台達電及光寶已通過審核。

電電公會的永續發展策略,不僅會隨著國際趨勢與政府政策,逐年進行調整與改善,也將與會員積極溝通,瞭解實際需求與挑戰,並展開與外部單位共同合作,加快腳步完成各企業的永續目標和執行方案,最終促進電機電子產業能夠接軌國際,邁向永續。

電電永續進行曲
積極參與及推動節能減碳
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由於電電公會的會員企業具有完整的電機電子相關產品與服務,且多以電力使用為主要能源消耗的企業,聚焦於能源相關的減緩策略,則是電電公會的最佳方案。此外,電電公會也具備良好的外部網絡資源,因此電電公會鑑別兩個策略方向,其一完善會員的氣候變遷管理策略,包含瞭解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及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其二為整合產業會員的技術、產品與服務,用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包含:「新能源、低碳能源與儲能系統」、「能源管理與節能減碳」及「溫室氣體盤查」三大方向。下圖為電電公會針對
減緩策略的主要方向。

推動新能源、低碳能源與儲能系統是電電公會目前主要重點推動項目,再生能源將聚焦在太陽光電(地面:屋頂、地上農電共生;水面:漁電共生)、離岸風電、儲能系統,將與能源業者擴大合作,建構台電儲能櫃及系統整合、工業用電大戶儲能、大樓及社區儲能、家用儲能等系統整合與應用以及氫能(創能)的研究。另推動新能源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機車、電動汽車(小客車)、電動大巴),促使交通工具電動化,也是有助於運輸部門減碳的重點。節能減碳方面,公會將與政府合作共同推動包含:能源管理、溫室氣體減量、清潔生產、綠色工廠、碳足跡、零碳、碳中和及碳權、水足跡、環境足跡、環境成本會計及永續低碳生活等服務。

此外,溫室氣體盤查乃會員瞭解自身排放熱點的重要工作項目,因此,強化會員的溫室氣體盤查能量,導入新版的ISO 14064:2018標準及ISO 14067,不僅有助於會員瞭解自身的排放熱點,同時也可滿足客戶可能的溫室氣體資訊需求(如歐盟CBAM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進口商須申報其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以及未來可能加嚴的排放申報之法規管制。

電電公會長期關注及推動企業因應國內外環保相關議題,包含推動有關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因應歐盟環保指令、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綠色行銷、節能輔導及環保永續等議題,在公會現有的組織架構上,設立更完備的委員會及聯盟編組,以利協助廠商推動節能減碳,希望善盡公會的地球公民責任。持續協助會員落實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擬定完善氣候變遷管理策略,以促進會員的氣候韌性。

聚焦循環經濟
協助會員提升資源效率與減少污染排放
邁向循環經濟模式

2021年預測最可能發生風險為:極端氣候、氣候行動失敗、人為環境破壞、傳染病及生物多樣性喪失,循環經濟是全球因應永續發展的關鍵,17項SDGs中有十項可仰賴循環經濟產生直接貢獻,也將成為引導企業永續發展方向,應用企業「核心能力」與「企業文化」為人類永續作出貢獻。

循環經濟是「一種透過設計來恢復和再生的經濟,它的目標是使產品、零部件和材料在任何時候都能達到最高的效用和價值。」循環經濟也是綠色行動的關鍵步驟,參考BSI 8001循環經濟標準為提供靈活運用的八階段彈性框架,並透過六項原則,檢視循環經濟發展成熟
度與改善契機,協助組織全面性思考如何管理其資源,進一步創造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八階段推動循環經濟:架構設計、範圍設定、概念產出、可行性評估、營運企劃案、試營運及原型、實施執行、以及監督、報告與審查;六大依循原則:系統性思考、創新、盡職管理、議合、價值最佳化及透明度。

循環經濟體系裡的各種永續標準, 參考UL3600循環經濟模型及循環係數驗證,衡量產品、工廠和企業組織各層面在循環度的實現進程,包含企業/工廠層面(廢棄物零填埋)及產品層面(可回收性能、可回收材料的使用(包含閉環回收)、副產品的協同效應、生物降解性、生物基材料使用、快速再生材料使用),循環經濟不單只是迎合環境永續議題,企業可以從中在成本、風險、領先性甚至藉此找到新商業模式而獲利,企業可以透過「設計」實踐循環經濟,從使用的材料、生產的過程、維修、回收,到翻新再利用等,考量多個循環
要素,企業可以循序漸進,從零廢棄著手,逐步落實,透過論證依循,協助企業落實循環經濟。

有鑑於歐盟於2012年發表了循環經濟宣言,推出各種政策與提供誘因,並於2015年公布循環經濟方案,希望透過政策導引,帶動歐洲向循環經濟轉型。而台灣地狹人稠,環境負荷沉重,能資源高度仰賴進口,更應該透過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來建立循環的產業生態體系。Accenture(埃森哲公司總部在愛爾蘭都柏林為世界大型管理諮詢公司)將循環經濟歸納五種商業模式,包含:循環資源供應、資源回收再造、延長產品生命、共享平台、以及產品服務化等五大類;前兩者為製造驅動的模式,後三者為商業驅動。循環資源供應主要聚焦於可循環生物降解的材料開發,而資源回收再造與台灣推動的3R政策類似,主要透過減廢、回收、再利用等方式,透過完善的回收技術,將廢棄資源再生,成為再生料的方式。商業驅動則主要聚焦在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


由於台灣電機電子產業主要以製造為主,因此電電公會針對會員的需求,擬定兩種策略,分別為資源供應與回收再生,以及產品循環經濟模式。此兩種策略核心目標如下:

資源供應與回收再生:促進電機電子產業的物料循環與使用率,提高資源循環效率,並落實污染減排的社會責任。資源供應與回收再生可以再細分為三種策略方向,分別為再生料的品質與使用,回收與再生技術,以及排放減量三個方向。

產品循環經濟模式:以產品生命延長與產品服務化系統為主要推動方向,期望會員能夠透過翻新、維修,甚至是再製造等方式,來延長產品的壽命,並將產品販售與售後服務,整合成為產品服務化系統,以落實循環經濟的目標,促進電機電子產業創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改變既有商業思維,創造下一個藍海商機。

電電產業循環共生
「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目標在推動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零排放,發展潔淨、再生的能源,是全球積極共同努力的指標任務,以解決氣候危機並避免伴隨的社會或環境影響。在這股全球永續浪潮下,企業意識到改變產品的製造及使用方式以實踐「循環經濟」的必要性,目標朝向產品生命週期中所有的技術與材料,都必須能夠循環再生,確保保護環境同時增加市場競爭力。

產業共生為一個產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剩餘資源不會被扔掉或銷毀,而是被收集讓一個或多個其他公司重新用作另一生產過程的「新投入」,從而提供互惠互利或共生的關係,最終邁向零廢棄、零排放的工業系統。產業共生使各種組織參與到網絡中,以促進創新和長期的文化變革。透過產業共生網絡創建和知識共享可產生互利的交易,以有別傳統的方式採購所需投入的能資源,以及改善業務和技術流程。
因應這股潮流,全球指標企業積極投入循環經濟與綠色轉型,包含:福特汽車使用100%可回收大豆發泡材料製作座椅、宜家家居(IKEA)宣示2030年產品100 % 循環、沃爾瑪(Walmart)承諾2025年廢棄物零掩埋、谷歌(Google)宣示2022年產品100%含再生材料、米其林2048年輪胎100%可循環利用、蘋果(Apple)宣告未來使用100%再生材料製造iPhone、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宣示2030年要成為全球第一座「零廢棄物」循環機場等。

永續是產業邁向未來發展的關鍵
展望未來,電電產業應及早落實循環經濟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面對未來挑戰,企業可以採取行動包含:回收材料、副產品協同效應、生物基材料、快速再生、重新組裝、循環性設計(可回收比例、生物可降解性、提供服務替代提供實際產品、延長產品壽命),以及減少廢棄物產生與零填埋。電電公會協助會員致力提升資源效率與減少汙染排放,邁向循環經濟模式,以落實循環經濟產業共生的目標;產業必須積極投入永續的落實,才能在未來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在邁入「後新冠疫情」階段,台灣更應面對挑戰做好超前部署,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與政策,建設發展台灣成為具有堅韌與強大的環境與社會。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