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碳費拍板1噸300元!哪些企業符合優惠費率A、B?台灣碳費成本算高嗎?
數位時代採訪中心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環境部於10月7日召開第六次碳費費率委員會,經過討論, 建議一般費率設定為每噸碳新台幣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每噸50元和100元起 ;預定2025年起試行申報,2026年正式開始收費。

依據環境部公布的收費辦法,碳費徵收對象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推估徵收對象約為500家工廠(共計281家公司,其中141家為上市櫃公司)。業者可透過達成「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或「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適用優惠費率(A、B方案)。

徵收對象明年需在5月底前進行試行申報(無需繳費),並於6月30日前提交自主減量計畫;2026年5月底前則需依照明年的排放量及適用的優惠費率繳費。

哪些企業適用優惠費率A、B?

至於企業要如何適用優惠費率A、B?

環境部指出,優惠費率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 要求一般行業至2030年相對基準年2021削減42%(鋼鐵業25.2%、水泥業22.3%) ;而優惠費率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各行業至2030年相對基準年平均(2018至2022年)削減率達23%。

環境部估算,若碳費徵收對象都能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推估2030年可減少37 MtCO2e,約相當於2005年排放量的14%。

碳費每噸300元過低?環團:高於100美元才具可行性

針對今日公布的碳費價格,綠色和平批評,每噸300元的起徵費率難以達成減碳目標,優惠費率過低恐導致企業選擇直接繳費,甚至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讓國際社會質疑台灣的減碳決心。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鄭泰鈞表示,根據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的研究, 若碳費每噸為500元,台塑僅需繳納約122億元,僅佔其2023年生產成本8318億元的1.47%;中鋼約為2.34%、台泥約為2.14% ,對企業的影響並不如外界宣稱的巨大。

至於碳費應收取多少才足夠?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雨璇指出, 若要促使鋼鐵、水泥、化工等高碳排產業投入減碳技術的研發與投資,碳價每噸必須高於100美元(約新台幣3200元)才具經濟可行性。

因此她呼籲,碳費應從500元起徵,並逐年提高,到2030年達到每噸3000元。同時,相關的優惠措施如優惠費率等應設有落日條款,以明確告知企業,優惠費率僅是暫時性的過渡機制,而非永久的碳費豁免。

彭啟明:碳訂價普遍採「先低後高」策略

在7日碳費費率委員會開會前夕,環境部長彭啟明受訪時表示,所有國家的碳訂價都是「先低後高」的模式。若今天委員會決定基本費率在300至500元之間,優惠費率在100元上下,「環境部都會尊重。」

彭啟明還提到,未來除了接軌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外,台灣也將推動自己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未來需繳納碳費的企業,其競爭對手的進口國將需要申報進口商品的排碳系數和碳足跡,「這樣可大幅降低企業的壓力,也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責任編輯:李先泰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