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BCG顧問研究:歐洲在氫氣領域之競爭優勢漸失
經濟部國貿局組長青雲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Transformation: Könnte Europa beim Wasserstoff den Anschluss verlieren? (handelsblatt.com)

波士頓諮詢顧問公司(BCG)研究警告,歐洲在氫氣領域的材料、效率及設備壽命等價值鏈方面享有的競爭優勢正在消逝,隨著中國及美國等競爭對手的發展速度更快,歐洲在氫氣領域的領先地位備受威脅。

研究報告作者Sebastian Schrapp指出,歐洲面臨的競爭力風險不容輕忽,尤其是中國的快速發展及低價策略將威脅到歐洲的創新者及機械製造商的市場地位。

儘管歐洲已經宣布了到2030年實現的綠色氫能生產目標,但實際上進展非常緩慢。截至目前,只有不到2%的綠氫生產設施進入實際建設或運營階段,其餘的仍然停留在規劃階段

綠氫在實現工業氣候零碳轉型中發揮核心作用,特別是在無法直接使用再生電力的領域,例如鋼鐵、化工,以及重型運輸、航空及航運等交通系統。

歐洲希望成為綠色氫能價值鏈的領導者,而德國支持此一目標,並制訂2020年的國家氫氣戰略等具體計畫。然而,實施過程面臨諸多挑戰,Schrapp認為,繁瑣的補助申請流程與複雜的補貼機制係主要障礙。

與美國的寬鬆政策形成對比,歐盟對綠氫的要求十分嚴格,電解所需的電力必須來自新建設的再生能源設施,而不能來自現有的風能或太陽能發電裝置,避免現有設施的電力轉用於氫氣生產,造成能源市場上的再生電力短缺。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日前呼籲歐盟給予企業較長的過渡期,以符合嚴格的標準,但許多企業認為此舉為時已晚,且哈貝克的呼籲能否成功尚不確定。

Schrapp認為不需對整個產業提供全面的補貼。相反,應先專注於支持較小的生態系統,包括氫能生產者、消費者、技術開發者等,並逐步擴大規模,最終形成更大的產業體系。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