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散熱又有新題材!液冷直流充電樁,可望與電車充電時間「跟加油差不多」
數位時代黃詩媛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散熱產業因為AI伺服器備受關注,現在也被應用到電動車的「充電樁」,對於整個散熱產業來說似乎又是一大利多。

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充電速度成為消費者選擇電動車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而為了能讓充電時間接近加油的時間,充電樁正朝向350kW(含)以上的「液冷直流超充」發展。

研調機構DIGITIMES分析師林芬卉指出,電動車的充電時間需接近燃油車的加油時間,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

「電動車」成液冷散熱解決方案新話題

現行主流的400V直流充電樁,仍需駕駛等待約20分鐘才能提供約200公里(約1~2小時的車程)行駛距離的電量,這相對於傳統油車仍有較大的使用差距。為了縮短充電時間,車廠和充電樁運營商正朝向800V的充電架構發展,提升充電效率。包含保時捷、起亞、奧迪知名品牌車廠,都已經推出支援800V的充電架構。

在強化電壓或電流時,自然會產生更多的熱能,所以充電樁也就需要「散熱」。如同伺服器(特別是AI伺服器)從氣冷走向液冷,充電樁也有機會導入液冷技術。

台灣散熱廠商中如最知名的雙鴻、奇鋐也是被點名有機會在車用領域發揮功效的廠商。此外,像是台達電、光寶科原先就有充電樁業務,特別是台達電更在散熱領域中霸氣喊聲:「(各大品牌廠AI伺服器的電源與散熱)該拿的,我們都拿到了。」

讓各大散熱廠商在AI伺服器之外,還可以跟著電動車炒熱一波話題。

而且除了充電樁(電源模組)之外,「充電槍」也是另外一個話題。透過液冷電纜也能將熱能散出,不過,液冷充電槍在生產成本與價格上都比一般充電槍更加昂貴。

林芬卉指出,液冷電纜在製作時牽涉許多技術知識,需要考量熱漲冷縮的空間、結構、冷卻系統,也因此線纜廠在此類產品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

責任編輯: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