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德、中企業在機器人領域各有所長,下一場貿易衝突?
經濟部國貿局黃組長青雲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Industrie: Warum chinesische Roboter so viel günstiger sind als europäische (handelsblatt.com)

由於中國電動車在歐盟的售價比在歐盟生產的電動車便宜,引發雙方關稅衝突,目前結果尚不清楚。而在機器人(Roboter)領域,先不論是否將成為下一場貿易衝突焦點,但德國與中國企業各有所長。

國際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簡稱IFR)秘書長Susanne Bieller向《商報》(Handelsblatt)表示,中國機器人供應商正進軍歐洲市場,以低廉價格取勝。德國自動化新創公司Unchained Robotics創辦人Mladen Milicevic指出,「中國機器人製造商的價格通常比歐洲製造商便宜20%到30%」。IFR專家Werner Hampel亦稱,價格差異甚至可達50%。

早在2015年,中國機器人技術便與再生能源、替代驅動器等並列中國企業擠身世界的十大關鍵領域,獲得國家扶植。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量約29萬臺,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合,其中不少是中國製產品。近年來,歐洲市場平均成長5%。到目前為止,從中國出口的機器人數量仍然很少,占全球總出口比例不到5%。

不過,這已讓德國業界感到震驚。在工業自動化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之一。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erband Deutsch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簡稱VDMA)將德國今(2024)年的成長預測下調一半,也是考慮到與中國競爭對手的競爭加劇。

鑒於中國機器人業者陸續在德國及歐盟建立本地服務銷售據點,中國供應商不再希望僅僅透過低價,而是以專業的服務出現在歐洲。IFR秘書長Bieller表示,中國雖主要以低成本機器人提供低階市場需求,但在某些領域,例如影像處理系統或人工智慧應用,中國企業具有優勢。這令VDMA及其他專家擔心,中國供應商可能會在強大的國內市場與政府支持的基礎上,向外擴展到全球市場。

自動化集團Hahn Automation執行長兼德國VDMA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理事長Frank Konrad表示,除了像中國以「五年計畫」進行系統推動外,美國則是在機器人安裝領域有特殊的折舊選擇,並提供針對性的投資資金;建議德國可採取後者方式。

相較於中國業者利用收購整合以縮小文化差異、加強與歐洲夥伴間合作,以及建立分支機構的方式打入歐洲市場,技術及工藝品質則是德國與歐洲企業的優勢。此外,由於產業的數位轉型,越來越多使用機器人的公司擔心網路機器人為間諜活動提供機會。公司規模越大,擔憂就越明顯,這無形中也提高市場對相關產品使用上的安全意識及其商業潛力。

新創公司RobCo幕後推手及投資者Frank Thelen 認為,德國完全有機會在機器人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及慕尼黑(München )等地活躍的研究環境,還有許多潛在的中型企業用戶也位於德國。德商Neura Robotics 的老闆Daniel Reger建議保持信心,德國與歐洲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強大競爭對手,這是跑得更快的動力來源。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