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資料顯示,晶片滯銷,韓國晶片庫存創26年新高,出口持續下滑,2月出口額更是暴跌41.5%,其中對華半導體出口額下滑了24.2%,這是連續第9個月的下滑,要知道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晶片出口國,巔峰時占了韓國晶片出口額的一半。
今天最新消息,韓國統計廳週五公佈的資料顯示,韓國2月半導體產量環比下降17.1%,為逾14年來最大降幅。資料顯示,2月半導體產量下降17.1%,為2008年12月以來最大環比降幅,當時半導體產量驟降18.1%。與去年同期相比,2月半導體產量減少了41.8%。韓國統計廳有關人士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對存儲晶片的需求減弱,最近系統半導體的產量也有所下降。
上周,據韓國媒體The Korea Herald報導,由於存儲晶片市場需求下滑,價格疲軟,再加上庫存水位過高,今年第一季度,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和SK 海力士的晶片業務恐面臨數十億美元虧損。
根據三星3月19日提交給韓國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的申報檔,截至2022年第四季,該公司整體庫存資產達到52.2萬億韓元(約399億美元),刷新歷史新高,遠高於2021年的41.4萬億韓元。其中,占三星總營收比重最高的半導體事業部,2022年第四季庫存金額達29.1萬億韓元,相比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約12.6萬億韓元。
SK海力士也陷於一樣的問題,根據申報檔顯示,其2022年第四季整體庫存資產攀升至15.7萬億韓元(約120億美元),同比增長75%。由於SK海力士業務主要專注於DRAM和NAND Flash,占總營收的90%以上,因此在市況低迷時期容易受到更大打擊。
報導指出,因疫情紅利不再,電視等家電需求已失去支撐,加上美歐主要經濟體積極升息,大大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使得市場充斥著晶片庫存過剩,導致晶片價格大幅下跌。
外界看來,受去年終端需求持續低迷的影響,嚴重依賴晶片出口的韓國經濟最近有些“崩潰”。韓國財長對前景表示擔憂,如果半導體行業不能復蘇,韓國在短期內也無法擺脫目前的低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