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新加坡成功吸引跨國企業擴大投資,將成為東協與亞洲晶片生產基地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7日報導,由於消費、電腦、5G網路,以及汽車方面半導體持續強勁成長,「國際資料公司」(IDC)看好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本年將成長12.5%至5,220億美元。新加坡擁有逾60多家半導體公司,產值占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以上,在製造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雖然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出比重不高,但因地理優勢及卓越商業環境,仍成功吸引跨國企業擴大投資,以星國為東協和亞洲晶片生產基地。

新加坡是德國「英飛淩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的亞太總部,也是開發智慧生產方案及測試車用微控制器的中樞。「英飛淩科技」去年12月宣佈未來3年在新加坡打造首個全球人工智慧創新中樞,包括投資2,700萬星元及提升當地逾1,000員工的技能。

此外,全球5大晶圓代工廠中有3家在新加坡設立據點,分別是美國半導體公司「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臺灣的「聯華電子」(UMC)以及「台積電」(TSMC),而「台積電」與「飛利浦電子」(Philips Electronics)也合資成立「晶圓系統公司」(Systems on Silicon Manufacturing Company,簡稱SSMC),在星國發展。其中格羅方德為當地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該公司6月宣佈斥資40億美元(53億星元)建設新工廠以提高產能逾三成,是近年來半導體公司在當地最大宗的新投資項目。晶圓系統公司亦在2018年斥資3億星元設立新淨室,使生產設施空間擴大逾三成。

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執行董事洪瑋盛接受訪問時指出,星國生產的晶片種類繁多且具差異化,涉及無線射頻技術(RF)和汽車領域,使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繼續擴展製造業以滿足全球晶片需求,當地半導體業者也須提升產業鏈,以及增強投資積體電路研發和設計領域,同時繼續擴大人才庫,以支持行業走向未來。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和「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本年4月發佈聯合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鏈極度全球化,現有6個主要區域,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以及臺灣,它們各自的市場佔有率介於9%至38%,也各有強項,例如美國在晶片設計研發方面領先全球,而資本密集型的原材料供應及製造則集中在亞洲,尤其臺灣在晶圓代工市場獨佔鰲頭,而中國大陸則是封裝測試市場的龍頭老大。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