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智慧製造+ 智慧服務 形塑轉型前景 - 營運新思維 醞釀轉型契機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電電公會清楚地知道,遠端作業趨勢不可逆,電機電子業必須積極實踐數位化升級,應用雲端介接,虛實整合工作場域,以智慧工具遠距支援客戶需求,才能將ICT產業推向新高峰。電電公會於是與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合作,在今(2021)年9月策辦「製造業數位轉型交流會」,從中激盪業內數位轉型經驗。

數位管理應用 優化製造效能
回溯數位轉型浪潮以來,電電公會很早就開始布局產業轉型藍圖,2019年與資策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成立「智慧製造數位轉型學堂」,整合產業實務和數位化技術,協助企業進行內部整體檢視,並設計專屬數位轉型服務方案,有利會員廠商跟上未來趨勢發展。
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自豪地說,5G數位科技導入智慧生產,大幅改善製程最佳化、產品良率和設備效能提升,產業數位轉型成效頗佳。

英業達》優化製程 效能最佳化
國內消費性電子製造商英業達(Inventec)積極布建5G自動化智慧工廠,將AI、AOI自動光學檢測系統導入廠區製程,運用AI專業參數判讀產能運作狀態,掌握工廠整體耗能和各項製程痛點,從而精確評估最佳化生產效能組合,確實有效減少產能成本損失,同時提升產線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 FPY)。

此外,英業達創建綠能供應鏈平台,運用AI影像遠端技術,在虛擬場域服務客戶,能迅速整合數據以提供資料。身為英業達集團董事的李詩欽相當肯定,廠區數位升級將產線效能發揮到極大值。

金常盛》智慧生產 大幅提升良率
雲端服務供應商海量集團併購亞洲最大球拍代工廠「金常盛」後,發現球拍製造工序繁瑣,且需求大量人工作業,傳統製程不良率高達42%,「接單量愈大,反而虧損愈多」,根本無力負荷未來少量多樣化、即時生產訂單需求趨勢。於是,海量將母企業AI數位科技導入球拍製程,成功扭轉產線頹勢。

海量數位工程策略長洪弘毅分享,球拍製程困難工序在於噴塗,自動化設備正好降低人工噴塗誤差值。球拍生產產線運用智慧手臂噴塗,並善用「人機協作」模式實踐柔性自動化製程,逐步運用AOI檢測系統,AI、AOI多角度檢測系統,在30秒內迅速標記粒、刮傷、掉漆瑕疵,大幅將不良率降至0.5%。

而為因應未來運動風潮,海量協助金常盛建立電子化生產SOP,貫徹精實生產邏輯,廠區現場能快速回報生產狀況,管理台便能即時掌握球拍產量及產能,既能維持出貨品質,更有利廠房「少量多批」迅速換線需求。

思納捷科技》高耗能產業節能應用
傳統鋼鐵廠倚賴「電弧爐」冶煉鋼鐵,用電量卻因此常超出3萬瓩契約容量,造成新台幣數百萬元電費支出。新創雲端服務商思納捷科技(InSynerger Technology)處長盛芃鈞分享,鋼鐵廠導入電能與需量管理解決方案後,系統可以精確監測用電量,在不影響製程情況下,可快速暫停電弧驢運轉,瞬間降低用電量,達到節能效益。

智慧製造之後 電電新服務競爭成形
放眼未來數位科技大舉進軍電機電子製造業,徹底改變廠商、企業客戶,甚至終端消費客戶的數位使用習慣,形成新服務競爭。人工智能董事長張榮貴援引國際性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2022年全球GDP至少60%將來自數位化產品與服務。

大智移雲時代涵蓋大數據、AI、行動化、雲端處理新興科技,需求急遽轉換,張榮貴認為,電子資通訊科技業、製造業也因此得長遠思考,蘊藏製造業思維底下的服務價值,以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新商業模式。此觀點與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伯延觀察不謀而合。

沈伯延引導3C製造商思考,上下游產業鏈銷售環節中,通路商、經銷商有太多切入點可以運用數位科技提升服務品質,像是應用AI人工智慧提升產品品質管理,或確實記載製造端生產履歷,進一步運用資訊雲端區塊鏈,將委外生產落實得更好,而通路管道更需要細緻而完善的客戶服務,才能建立新型態製造業價值。

為達成電電產業數位升級目的,沈伯延建議製造業先落實原廠售後服務,深入了解產品問題、客戶需求,掌握產品痛點後,尋求合適資訊廠商,將數位技術打造成「轉型利器」。

智慧服務當道 數位翻轉製造業思維
以往製造業思維講求產品零組件生產,即使數位化生產趨勢興起,大多仍停留在自動化、智能化、彈性製造等工業製造討論。然而,張榮貴認為製造業若要建立優勢競爭力,工業思維得進展至服務思維。

張榮貴表示,傳統工業智慧化生產只是「過程」,而時至今日,數位科技發展促成製造思維轉換成服務思維;在「服務4.0」趨勢下,從需求面解決「產業需要什麼」,運用數位科技服務跨領域產業。

要從「工業4.0」邁向「服務4.0」,張榮貴表示,製造業推行數位轉型時,要先了解顧客真實需求,進而從服務行動化、流程智慧化、進度透明化、作業自動化、預算有效化及決策數據化等六大面向切入思考,輔以數位科技執行協助業務流程及數據分析,遠端操作讓廠區能落實全通路智慧服務。

張榮貴直指,未來製造產業商業價值將體現在客戶體驗、產能效率,在數位轉型驅動下,製造廠商除了要賺取銷售獲利外,更應該思考「產品本身能否成為企業數位轉型推手」,將製造業結合智慧服務,衍生新商機。

雲端數位平台 塑造客戶新體驗
隨著疫情觸發產業短鏈供應趨勢,驅動平台經濟、訂閱經濟、數位經濟多頭發展,重新型塑客戶需求,而數位平台將成為製造產業升級關鍵。張榮貴預見,產業數位升級側重雲端平台客戶體驗,未來全面體驗、隨處營收、組合新業務將改變製造產業面貌,「改變是AI世代常態,我們總是走在改變的路上。」

業內推判,在數位化主導的新世代潮流下,台灣製造廠商必須多角化經營客戶,而「雲服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張榮貴表示,製造商建構國際性雲服務客戶中心,便能遠端與客戶群互動溝通、甚至提供服務。

對於製造廠下游客戶而言,雲服務不僅優化客戶體驗,「服務4.0」更能完整架構服務模式,「美國產品可以在台灣管理,並由印度端服務」,突破時空限制外,製造供應商還能透過數位化數據報表,進一步掌握客戶資料,盡可能貼近客戶需求,以擴充服務內容。

驅動產業數位化
資策會推手「上雲」

製造廠商已慢慢領略「雲服務」未來優勢, 然而,「企業上雲」需要昂貴投資成本及數位化人才,傳統中、小型製造廠難免無力承受一次性數位化投資,形成數位轉型門檻。

長期推動產業數位升級的資策會發現轉型痛點,認為後端亟需資訊服務業者發展「雲服務」,完整嫁接數位化服務,讓需求製造廠商透過「隨選隨付訂閱制」,降低數位導入門檻,進而擴張需求市場。

資策會於是與AWS、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三大平台合作,開發參考指引工作坊,團隊協助製造業者了解公有雲、私有雲布建方式,並灌輸公有雲資源,協助廠商轉型成雲服務開發商。

資策會也相當清楚,多數製造廠商甫接觸數位轉型,還不清楚自身需要哪些雲端服務,於是建置「雲服務資源媒合平台」,平台提供20種以上雲服務方案,以雲服務推薦測驗、線上媒合機制,協助廣泛製造業、零售批發業尋找對應產業需求的雲端服務,還能協同開發CRM、SCM、HRM、POS等數位化系統。

加強資安防護
製造業避險轉型危機

如今製造產業積極投入數位化轉型,但近年來網路駭客鎖定製造業為勒索對象,藉由癱瘓產線系統、竊取製造設計圖等手段,要求高額贖金;電機電子製造大廠鴻海、研華、仁寶、宏碁等都曾遭受資安攻擊,造成嚴重商業損失。

數聯資安副處長黃正熙提醒,製造業資訊安全普及率不高,且資安反應時間普遍較慢,容易造成潛在危機,據統計,企業就算支付贖金,至少都還需要一週以上時間才能恢復半自動、甚至全自動生產,大幅衝擊產線效能。

黃正熙強調,企業高層須強化資訊安全意識,在推動數位轉型同時,貫徹「超前部署、即時防禦、快速補救」心法,注意主機弱點掃描、網頁弱點掃描、資安健檢等細節,以免形成數位資安破口。

數位轉型 電電產業共同課題
疫情過後,數位轉型將是所有電機電子產業都要面對的課題,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資策會副執行長楊達仁一致認為,疫情是數位轉型重要契機,「產業千萬不要浪費數位轉型機會。」李詩欽表示,未來製造產業必須善用AI解決問題,並加強資安及軟體管理,才能使產業系統平台符合國際標準;數位轉型趨勢明確,電電產業肩負數位轉型重責大任,「非得轉型不可」 。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