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搶攻智慧醫療 - 開創領先全球的 智慧醫療服務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台灣醫療服務全球有目共睹,許多創新服務與應用一直走在世界前端,如今迎合智慧醫療的大浪潮,包括台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簡稱北醫)、慈濟醫院等都正加快腳步整合資通訊科技,在既有醫療服務體系中,發展精準醫療或個人化醫療,各種創新應用的導入,將使台灣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醫療服務基地。

北醫導入AI、區塊鏈 
深入智慧醫療領域

在台灣醫療院所的智慧醫療服務,北醫的投入步伐相當快速,備受各界矚目。繼2017 年導入IBM的「人工智慧癌症治療輔助系統」(Watson for Oncology),2018 年8 月北醫進一步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創新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出「智鏈護照」,全面提升轉診服務,建構並整合個人健康照護網絡。

透過「智鏈護照」,民眾可於24 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更能智慧授權給其他醫院及診所醫師瀏覽,機構間轉診無須返院申請病歷,大幅提升轉診精確性及便利性。而區塊鏈特有的儲存及加密優勢,也能確實保障個人隱私與病歷的安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預防暨社區醫學部部長張詩鑫指出,病患申請智鏈護照之後,可透過行動載具的APP登入個人私鑰,取得個人在北醫的完整資訊,減少病歷調閱時間,診所與醫院間的資訊也更加透明化,進而提供更完善之雙向分級醫療照護及共同決策的能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康嵐媖表示,「智鏈護照」的資料是依據就診日期排序,在北醫的病患可查詢其從2013 年起的就醫紀錄,包括完整病歷摘要、用藥資訊、影像等各項檢查,以及自費健檢。其餘如在院內之生理量測記錄亦已自動上傳雲端,資訊完整是一大優勢。不僅是醫院診所之電子醫療病歷(EMR),更結合穿戴式裝置及遠距健康居家護理等個人健康記錄(EHR),結合成為完整的個人健康記錄(PHR)。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強調,過去台灣醫療照護體制與病歷儲存,是採用集中式管理,若要強化醫院與診所的合作,病歷必須朝向分散式管理。目前政府力推的「健康存摺」,即是讓資料跨越院所藩籬,但仍是採用集中式,整合各醫院診所上傳的健保申報資料,朝以「病人為中心」來發揮效益;而「區塊鏈」技術可望使整體效益更為升級,經串連民眾所同意之於不同院所的就醫紀錄與健康紀錄,兼顧安全、隱私及系統間的互通性,達到「病歷共享、區域共照、醫病共好」的目標。

台大醫院攜手產研 
成立「臨床轉譯研發中心」

迎合精準醫療浪潮,日前台大醫院也與工研院、法德利科技、可成生技共同簽屬合作意向書,共同宣布將成立精準生醫「臨床轉譯研發中心」,成立國內第一個可快速打造個人醫療器材的「個人客製化醫材」平台與產業鏈,有效替代進口產品,大幅提升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品質,開創高階醫材的新藍海市場與精準醫療新紀元。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精準生醫「臨床轉譯研發中心」是一個產研醫合作的最佳典範。未來,「臨床轉譯研發中心」將以台大醫院所接收到的臨床需求為出發點,經過工研院整合生醫材料、組織工程、積層製造製程設備等開發單位,再結合法德利科技的影像與設計軟體,然後由可成生技精準化的數位製造,產出個人化醫材,最後由台大醫院植入人體,真正做到無縫接軌的客製化醫療服務平台,成功打造國人自行生產的產業鏈,建立國產化產品優勢與國內高階醫材的專業能量。

台大醫院副院長孫瑞昇指出,「臨床轉譯研發中心」為國內第一個從臨床、研發到製造的平台,代表產研醫的合體,共同創造台灣新時代的精準生醫,期待此中心能夠「以骨科為砥,但不以骨科為限」,「以台大為柱,但不以台大為止」,共創台灣「臨床轉譯研發」新模式 ,打造台灣「精準生醫治療」的新紀元。

馬偕醫院攜手工研院 
開發「3D 列印輔護具」

有鑒於3D 列印在醫療產業的應用相當廣泛,馬偕醫院與工研院在經濟部科技專案的支持下,共同以「3D 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完成開發腕隧道症候群(滑鼠手)、媽媽手、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義肢等4 項客製化「3D 列印輔護具」,目前已進入人體試驗超過10 例,展現新世代醫師與3D 列印醫材供應業者之間,嶄新的合作服務模式。

新竹馬偕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建鵬提到,診間常見患者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滑鼠,造成手腕神經壓迫的「滑鼠手」,許多家庭主婦也因長期抱小孩、做家務,導致手部肌腱發炎變成「媽媽手」,一般皆建議患者使用輔護具固定手部,以避免重覆傷害。不過,現行職能治療師以手工製作的輔護具需先以攝氏60 度的熱水軟化材料,再套在病人手部冷卻成形,未來若採用3D 列印輔護具,除了可避免治療師因經驗不同造成製作規格落差,精準貼合的設計也讓患者的復健過程更舒適便利。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工研院的「3D 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匯聚院內跨領域專業團隊,在新竹7 公里科技走廊的廊道中,以創新園區為起點,連結產學研,並鎖定龐大的醫療輔護具市場需求。目前與新竹馬偕醫院合作的滑鼠手、媽媽手、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義肢等4 項客製化3D 列印輔護具,不僅提升台灣醫研能量,也展現「5+2 產業」創新政策的生醫產業具體成果。

慈濟醫院攜手資策會 
開發「膝關節健康促進服務系統」

再看慈濟醫院的應用創新。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指出,「骨性關節炎」不是自然的老化、退化現象,而是因為「不當使用」膝蓋所造成的疾病,嚴重時可能戕害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為解決國人這個問題,大林慈濟醫院攜手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教研所),共同開發「膝關節健康促進服務系統」,建立全民預防「骨性關節炎」保健衛教的數位學習環境,更進一步為膝關節術後病患研發在宅復健APP,有助於病友記錄並查閱每日復健紀錄,同時也提供醫師與個案管理師掌握病患出院後的復健狀況。

「資訊科技的應用有助於推進醫療服務智慧化,系統除了快速幫助個案管理師追蹤所有患者,對於術後偷懶未落實復健運動的患者,也將收到APP 的提醒通知,扮演膝關節健康管家的角色。」資策會教研所所長蔡義昌表示,「膝關節在宅復健APP」使用者只要對著手機的鏡頭,就可以在APP 的引導下,隨時隨地執行慈濟醫院設計的「直抬腿、抱膝、壓膝—護膝三運動」,而每日努力的復健運動紀錄,也會被自動記錄下來。 此外,使用者也可透過網站系統,檢視自我復健運動的歷程,而醫師與個案管理師亦能同步追蹤病患復健情況,此APP 建立起醫、病、護三方連結的重要橋樑。

從台灣各大醫院積極透過ICT 技術創新醫療服務與照護模式的發展來看,台灣在智慧醫療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端,有助台灣智慧醫療產業鏈,搶攻全球市場商機。

獲取專題報導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