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中國大陸如何「先立後破」守住能源安全底線?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中國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表示,去年下半年,中國出現煤價上漲;今年以來,全球能源價格暴漲,有的地區天然氣價格暴漲數倍。二者除了受疫情、產業鏈受損等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主觀或客觀走了「先破后立」的路子。

面對「雙碳」背景下的能源轉型任務和能源安全挑戰,去年底以來,中國官方已明確要立足自身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先立后破」有序推進。

在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看來,這意味著要處理好存量和增量的關係。他指出,煤炭依然是中國能源的「壓艙石」,當下發展既依靠煤炭,又要逐步低碳化,是對中國智慧的重要考驗。

一方面,要全力以赴保存量,按部就班從政策、金融、交通運輸、倉儲等全方位穩住煤炭開採量、煤電廠和火電發電量,不能動搖;另一方面,為了銜接短期和長期的關係,還應盡最大可能用非化石能源來保證能源和發電增量。

鄒驥表示,在此基礎上,進入「十五五」時期后中國才能進一步擴大非化石能源增量,並逐步替代現在有煤炭能源存量。「這個步驟要非常明確、非常清晰,才不至於動搖根基,才能做到先立後破。」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指出,短期來看,煤電高質量發展與轉型是平穩有序推進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滿足增量電量需求,保障最大負荷剛性增長,提供可再生能源躍升式發展所需的系統靈活調節能力,為電力系統安全供應提供「兜底」保障。

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提高能源獨立性盡量「不求人」,成為守住安全底線的另一重要支撐。「富煤、缺油、少氣」的中國如何做到這一點?

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總規劃師嚴秉忠指出,就目前中國的能源資源條件來說,能源獨立需要發展可再生資源。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先鋒隊,也將是未來發展主力軍。

中國在此方面的巨大潛力引人遐想。根據吳吟提供的數據,按照20%的屋頂面積、2%的戈壁和荒漠地區面積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估算,中國太陽能可利用量約22億千瓦。此外,中國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陸地風能技術可開發量等均頗為可觀。

嚴秉忠認為,「十四五」是中國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5年。預計中國可再生能源將進入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階段,進一步引領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主流方向,發揮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主導作用,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主力支撐。

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說,中國是全球最大太陽能生產製造大國,也是風電製造產業大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將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