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突破想像”,小米工程樣車來了
據手機中國消息,小米造車迎來最新進展,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就可以看到工程樣車了,並且表示“一定會突破大家想像”。
而就在半年前,2021年9月1日,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宣佈,小米汽車正式註冊,公司名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億,雷軍擔任法人代表。對於小米汽車,雷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過這是“最後一次創業,為小米汽車而戰!”
如此看來,小米造車速度堪稱神速,這背後其實有賴於小米在汽車領域持續的前瞻佈局。
 
小米車圈佈局
在宣佈造車前,小米系資本早已佈局智慧汽車領域。
小米對外投資主體包括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順為資本。順為資本在 2015 年 6 月參與蔚來汽車 A 輪融資,2017 年參與小鵬汽車 A+輪融資,小米集團在 2019 年參與小鵬汽車 C 輪融資。
小米長期投資智慧汽車領域


 
資料來源:天眼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 21 年 9 月底,小米投資佈局有關智慧汽車領域企業共有 62 家,其中智慧駕駛佈局 17 家企業,智慧電動佈局 13 家企業,智慧座艙佈局 6 家企業,其中有 22 家企業是 2021 年新增投資。
從小米的投資佈局可以看出,小米發力的重點是智慧駕駛、智慧電動、智慧座艙領域。前期智慧汽車方向投資以財務投資為主,如 15 年投資蔚來、17年投資小鵬等;宣佈造車後,小米在汽車領域將更多進行戰略投資,投資方向將更傾向於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汽車領域的“小米生態”。
小米智慧汽車產業鏈佈局


 
資料來源:天眼查,國金證券研究所
智慧駕駛系統是智慧汽車區別于傳統汽車最核心的增量部分,是華為、小米等科技和互聯網巨頭入局汽車領域的主要切入點,也是各玩家搶佔的技術制高點。
小米作為智慧汽車領域“後來者”入局較晚,自身智慧汽車相關技術積累不足,從 0 開始並非明智選擇,因此小米採用資源整合,打造開放生態的方式,借助自動駕駛領域內已有技術和多場景應用經驗,追趕賽道領先玩家。
自動駕駛感知技術路線分為純視覺和雷射雷達,小米目前投資公司包括覆蓋了攝像頭(誠瑞光學+霖鼎光學)和雷射雷達(北醒光子+禾賽科技)兩大傳感產品,完成了兩大感知方案感測器的佈局。
此外,小米投資的三家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縱目科技以及智行者,能夠實現L1/L2級別ADAS駕駛協助工具和L3/L4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收購的DeepMotion,能夠協助其自身更好的吸收相關的自動駕駛技術。
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是能源變換與傳輸的核心器件,俗稱電力電子裝置的“CPU” 。小米投資的比亞迪半導體,從2005年開始專注於IGBT的研發與產業化,2009年完成首款車規級IGBT晶片開發,可提供包含裸晶片、單管、功率模組等不同形式的產品。
在新能源電池選擇上,作為門外漢的小米必然會對供應商的技術積累和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代表了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其技術和產品均得到了市場的驗證,是小米當下最佳的選擇。順為資本投資的奧易克斯也具備新能源車電控系統( VCU)研發、生產能力。
除了在新車部件上的諸多前瞻佈局外,小米也在積極尋找代工合作夥伴。
獲取汽車製造資質及產能建設需要較大的投入,小米輕資產運營風格,傾向于尋找傳統的產業夥伴進行合作,共同完成整車的製造過程。宣佈造車後,雷軍先後考察參觀了東風、長安、廣汽、五菱、長城、上汽等多個傳統車企的研發製造中心。
由此可見,小米造車是有備而來。
寫在最後
小米造車的真實代價是:一邊是小米造車如火如荼,另一邊卻是資本市場的持續看低。自去年9月1日小米宣佈造車以來,港股小米集團股價已經腰斬。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