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晶片短缺問題將使德國汽車產業在2024年前難以翻身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根據管理顧問公司Alix Partners研究,至2024年以前,德國汽車業恐將因晶片短缺導致產量持續放緩。其中一大因素為電動汽車所需晶片數量是汽油或柴油車的10倍,因此即使半導體公司增產也難以滿足大量之晶片需求。該公司預估,汽車產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達到疫情前的水準。

該公司亦預測2022年全球汽車及輕型廂型車銷量將自2021年的8,030萬輛降至7,890萬輛。雖然產量下降,但汽車製造商之淨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ation,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則可上升至平均12%;零件供應商則接近11%,兩者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已獲得補償。但由於原物料成本上揚,供應商並未從汽車價格上漲中獲得同等程度的收益。

此外,自2020年以來,用於生產內燃機的原物料價格上漲逾倍,但電動汽車的原物料價格則幾乎飆升2倍。電動車電池的成本經過多年下滑後,可能將再次上漲。預估磷酸鐵鋰電池將在不久後廣泛運用於中低價位電動車,即使它們比傳統鋰電池更重且續航里程更短,但價格便宜,且不依賴稀土,將是酸鐵鋰電之優勢。

目前,汽車市場供應吃緊,價格相對昂貴。但Alix Partners總監Fabian Piontek認為,最遲至2024年,由於高通貨膨脹將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汽車製造商將轉變態度,願意給予折扣以刺激買氣。

據Alix Partners估計,至2035年全球純電動車占整體汽車銷量將達50%;歐盟則上看83%,領先全球;而德國可能高達96%。因此,產業專家Christian Siekmann警告,加強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刻不容緩。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