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一圖看懂科技巨頭元宇宙大布局!微軟、Google、Meta⋯⋯7大玩家誰能奪先機?
數位時代陳君毅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許多人每一天都會開啟的Facebook,在2021年10月宣布將公司更名為Meta後,可以說是真正讓「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自此飛入尋常百姓家。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還明確表示,預計未來5年內,將在歐盟境內雇用1萬人來建立元宇宙。

許多科技巨頭儘管沒有改名,野心也都藏不住。2021年3月,遊戲公司Roblox於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招股書裡的「元宇宙」一詞,成為最吸金的招牌,一掛牌市值便從40億美元衝到600億美元。

2021年4月,《要塞英雄》(Fortnite)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完成10億美元募資,主要將應用於建構元宇宙的願景。Epic Games創辦人蒂姆.斯維尼(Tim Sweeney)也曾說過,他的目標是「建立類似於科幻小說中的元宇宙」。

時間再往回推,即使沒有明言,包括LINE母公司NAVER旗下NAVER Z營運的社群平台ZEPETO,讓玩家可以創造並打扮虛擬角色,也可以自行打造社交場景、遊戲給其他玩家玩。

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Nintendo)旗下的熱門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靠著虛擬角色自由探索自然生態、打造展現玩家個人風格的世界,並能連線參觀其他人的小島,也被視為是部分體現了元宇宙的概念。

哪種企業有機會搶得先機?

從個人電腦走到網路,再遷移至移動時代,典範轉移的歷史,已經足以讓企業理解到跟上風口的重要性。

而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但又獨立於現實的虛擬世界,跟當前的網際網路相比,它有更強的沉浸感、互動性與超低延遲,若目前真要實現這樣的願景,實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技術、賽道到遊戲規則都還有待界定;但是很明顯地,沒有企業敢於缺席,積極把握每一種可能性。但對一般民眾來說,該關注怎麼樣的企業?

根據元宇宙概念拆分方式,最知名的即為創投家馬修.鮑爾(Matthew Ball)所提出的7個元宇宙核心要素:硬體(Hardware)、運算(Compute)、虛擬平台(Virtual Platforms)、連結(Networking)、支付(Payments)、內容服務與資產(Content, Services & Assets)、可交換工具與標準(Interchange Tools & Standards)。

其中有些企業在特定領域中占有絕對領導地位,像是NVIDIA(輝達)在GPU(繪圖晶片)坐穩第一把交椅;有些公司則是旗下業務同時橫跨多個領域,如Meta旗下社群平台Facebook與VR(虛擬實境)設備品牌Oculus,當然還有無數渴望與元宇宙概念「擦邊」的大大小小企業。

元宇宙的要素繁雜,業務橫跨多個版圖的大型企業,手握人工智慧(AI)、雲端、平台、遊戲或支付等優勢,或許更有機會透過資源整合,在新戰場裡搶得先機。

來源:數位時代

市值統計截至2022年2月21日。


元宇宙會被大公司壟斷嗎?

元宇宙被整個網路和科技產業寄予厚往,被認為是未來10年的發展新方向,那麼,未來的世界將仍由科技公司主宰嗎?

關於元宇宙的前景,也不乏冷靜的聲音。研調公司顧能(Gartner)的研究員馬克.拉斯基諾(Mark Raskino),在2021年11月1日發表的〈為什麼元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文章中直言,直至2030年,元宇宙的商業運作可能都不會實現。甚至,認為元宇宙在2040年、2050年都不會真正到來的專家也大有人在。

科技公司的重兵部署,是否會讓元宇宙這個話題風尚(fad),加速化為現實(fact),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或許,更值得期待的是,正如蒂姆.斯維尼所說:「元宇宙不是出自某個行業巨頭,而是由數百萬人創作組成。

當科技巨頭爭相投入大把鈔票,希望能在未來持續占有一席之地,但元宇宙將持續走向「去中心化」,數以百萬、千萬、億計的創作者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屆時,科技巨頭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是觀察元宇宙趨勢的一大看點。

責任編輯:吳佩臻、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