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台灣如何布局第3類半導體?技術、應用、人才三方衝刺,打造下一代護國群山
數位時代盧佳柔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第3類半導體熱潮吸引各國投入,特別是垂直整合商(IDM)30年前就部署相關技術,並取得一定市占;反觀台灣近10年才跨入該領域,如何後發先至成為關注焦點。

前瞻技術面〉看好氮化鎵潛力,應及早布局基板市場

探討第3類半導體時,「應從產品面思考,而非單純聚焦在短期績效與成果。」若系統業者起初就把規格定義清楚,就能為相關供應鏈提供執行製造的方向,甚至可以由此發掘台灣的產業鏈缺口,檢視還欠缺什麼。

舉例來說,碳化矽(SiC)未來量產的瓶頸將受限於基板的供應,因為大多數的原材料、基板供應商都在國外,而且投入業者較少,取得不易。至於氮化鎵(GaN),目前還能用矽作為基板,加上環球晶完成併購世創後,將躍升為全球第2大矽晶圓材料廠,台灣還不用擔心矽晶圓供應不足。

然而,當氮化鎵要用在碳化矽基板上時,產能缺乏問題就會浮出檯面。碳化矽基板是第3類半導體的「戰略物資」,當市場買不到,價格就會成為賣方市場。只有愈多人投入,才有機會翻轉少數碳化矽基板業者獨大的問題。

長遠來看,我更看好氮化鎵的發展潛力,這個材料的特質是低、高功率應用市場通吃,意味著未來整部汽車的功率元件,都有可能被氮化鎵元件取代。而氮化鎵要完美展現其材料特性,又必須搭配在氮化鎵基板上。

放眼國際市場,2吋氮化鎵基板是量產的主流,業者大多集中日本商如住友、三菱,美國則是設備材料廠Kyma具備相關能力。反觀目前台灣幾乎沒有業者投入氮化鎵基板的研發,建議業者即早準備,以備戰未來市場。

應用面〉十年磨劍第3類半導體,切入通訊、電動車機會大

雖然第3類半導體是近來才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但是台灣已經有不少業者磨劍多時。在碳化矽領域,漢磊和嘉晶已經打入垂直整合製造商(IDM)供應鏈;而從砷化鎵(GaAs)轉戰氮化鎵(GaN)的業者,像是穩懋、宏捷科、環宇-KY等,也都深蹲已久。

5G通訊與電動車的日漸普及,正是台灣切入市場的機會點。在5G通訊的發展,氮化鎵可以接續既有砷化鎵的供應鏈進行升級,因應高頻應用,聚焦基地台、射頻(RF)元件和毫米波等領域。

另一方面,電動車市場也開始洗牌,除了特斯拉和傳統車廠投入之外,也有愈來愈多新創車廠參與其中,包括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領投的電動車新創Rivian,還有中國手機廠商小米也宣布加入「造車」行列。

我預期,未來汽車的結構和系統設計將大幅度改變,生態鏈也會產生許多本質性的變化。相較於傳統車廠已有既定的供應鏈系統,難以打進,新創業者的加入,可望帶來嶄新風貌,為台灣資通訊(ICT)業者帶來更多機會。

人才面〉培養專業3重點:基礎材料、機電、電磁波

第3類半導體主要用於高功率、高頻應用,但是台灣現階段無論是業界或學界,都還很缺乏研究與生產經驗,特別是在晶圓和IC設計領域,必須從應用面和基礎材料著手,扶植相關人才,穩定產業根基。

在高頻人才的培養,應提升對於電磁波原理和元件物理特性的了解;至於功率元件人才,則應著重於機電和IC設計整合能力。因為第3類半導體的功率元件是大電流輸出,容易產生熱、電磁波雜訊問題,對比目前較普遍的邏輯、數位IC設計,由於所需要的功率較小,因此在熱與電磁波設計上的干擾就較不顯著。

台灣過去的人才教育大多以數位、通訊相關的IC設計為主,電源相關的電力電機領域相對不受重視,導致相關人才較為稀缺,不過我認為,只要花時間培養,還是有機會填補這個缺口。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