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精準檢測市況10年來最好,台廠打世界盃3關鍵:比準、比快、比數位化
數位時代吳元熙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我們也有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快篩,兩組一起買有特價喔!」當便利商店都能賣起檢驗試劑,世界真的跟過去不同了。從產品詢問度、銷售速度來看,疫情催生的大量需求與環境變化,都像是把未來想像,搬進了現實場景。

「這是我們創業10年來遇到最好的市場氛圍!」安盛生科總經理陳彥宇以民眾的檢驗行為舉例,過去頂多是每年做一、兩次全身健康檢查,搭配特定疾病、情境的定期篩檢,如糖尿病患者需做血糖篩檢。自從大規模傳染病出現後,這種固定頻率的檢驗模式被改變了,不但市場開始出現企業端快篩需求,個人使用產品也變多。

安盛生科主打行動醫療產品,核心技術是將iPhone鏡頭變成檢測儀,可用來驗血糖、排卵期。COVID-19疫情爆發後,安盛快速切進市場,延伸出數位化的抗原檢測方案,用一台手掌大小的儀器執行快篩,15分鐘內就可以透過機器判讀結果,並且開放結合各國的數位通行證,目前已獲得歐盟與台灣法規認證許可。

放眼海外、投資高技術產品,才有機會

事實上,檢驗領域的變化,只是「精準醫療」趨勢的一環,這個詞曾經因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而聲名大噪。

顧名思義,精準醫療指的是準確了解疾病的發生與進展,提升預防和治療效果,可分成:疾病檢測、診斷、治療到後續追蹤等4個階段。

俗語說的「對症下藥」,正是精準醫療具體展現,而要做到這點,代表得更加了解人的特徵,例如基因體序列、家族疾病史、個人行為等,將這些資訊數據化進行分析比對,才能讓醫師給出最適合的治療策略。因此,在醫療行為最前端的「檢測」扮演著第一道關卡的重要角色。

舉凡賣「血糖機」的儀器商、賣「血糖機試紙」試劑業者,或是分析血糖資訊,提供血糖管理、糖尿病預警的健康管理業者,若能有更多的分析比對,都能算是精準檢測的一員。當然,專攻基因分析、基因篩檢的業者,也是精準檢測領域的不二人選。

要做到精準, 勢必得在技術面下苦工。以COVID-19為例,相較於以檢測蛋白質為主的抗原篩檢,偵測DNA或RNA組成的PCR(聚合脢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核酸篩檢,公認準確度最高。不過,PCR核酸篩檢最大的痛點是需要在實驗室裡進行,耗時又長,且需由專業人員操作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因此,能做到「夠準確、卻更快速」的分子檢測(Molecular diagnosis)就成為產業趨勢。 分子檢測的原理和PCR相同,都是測病毒RNA,雖然準確性略低於PCR,卻能夠在定點執行,檢驗時間更可壓縮在1小時內。包含瑞磁生技、圓點奈米等台灣業者,都是當中的領跑者。

要注意的是,比快,除了檢測速度之外,「也可以指廠商反應速度、法規調整速度。」陳彥宇舉例,大廠亞培(Abbott)就是因為能在短時間內拉高產能,將COVID-19抗原快篩試劑單月產量衝到5,000萬份,因此能在需求前期就滿足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反觀台灣,從廠商規模到法規彈性,近年來雖然都有進步,但是與國際業者一比,仍有不小差距。像是韓國快篩試劑的亮眼表現,也跟政府在第一時間的法規開放程度有關。

與此同時,投入「有技術門檻的利基型產品,想辦法出海」,似乎也是愈來愈多精準檢測業者的共識。耕耘基因定序市場20年的基龍米克斯,主要營收來自台灣,但是其集團公司世基生醫主攻少見的藥物基因檢測,已成功在全球市場取得成績。

全球精準醫療市場,9年後飆2,780億美元

研究機構BIS Research指出,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880億美元,預估至2030年會提升至2,78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上看11.13%,說明精準檢測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陳彥宇表示,台灣市場規模有限,但是全球市場對於「檢測數位化」的需求與接受度正快速提升。以安盛來說,就是整合檢測和數位化管理平台,測完COVID-19結果之後,還能與疫苗接種、出國旅遊史結合,這也是產品要走到國際上需具備的差異化。

上騰生技顧問董事長張鴻仁則是認為,單論技術水準,台灣產品真的不會輸,「但是如果你沒有國際市場能力,只打台灣盃,公司規模和估值就差很多。」

以美國Cue Health為例,該公司開發的居家用COVID-19檢測試劑,可透過手機和App搭配核酸檢測試劑,讓民眾在家就能獲得實驗室等級的檢驗數據,今年9月底上市後,市值高達23億美元。

「說真的,這樣的技術台灣廠商也可以做,但你看大家的規模差多少?」張鴻仁強調,台灣業者有文化、性格上的優勢,不會因為內需市場小就自怨自艾,可是從現實層面來看,先從海外上市、銷售還是會比本地好,他希望有技術實力的業者,別忽略了這點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