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硬體已經準備好!從兩款新車拆解背後優勢,如何助鴻海站穩電動車市場?
數位時代高敬原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鴻海在2021鴻海科技日(HHTD21)中,向外界展示了兩款乘用車、一款商用電動巴士,共三款的原型車。

不打算自己做品牌的鴻海,推出這三款原型車的目的,是要給未來想做電動車的客戶當參考用,假設A科技公司,想要推出一台電動休旅車產品,就可以直接拿鴻海的電動休旅車Model C當作基礎,再根據自己品牌的風格做一些設計上的微調,不必再重新開發,就能用很短的時間將產品推出上市。

這就是鴻海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強調的「開放平台」概念,透過多品牌共同開發的方式,克服過去開發一台汽車,會遭遇到開發成本高、開發時間長、資源配置複雜等痛點。

外界很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買到鴻海跟裕隆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所共同生產的電動車?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表示,旗下品牌納智捷(Luxgen)、中華汽車,會是鴻華先進的第一個客戶。

嚴陳莉蓮預告,納智捷的新一代車款,會用Model C(休旅車)、 Model E(轎車),並宣布 Model C 休旅車最快將在2023年於國內登場,Model E 稍晚才會推出。

車款一:休旅車 Model C

Model C 是鴻華先進開放平台打造的第一款車型。這是一台5+2座椅配置的休旅車,規格上,總長度達到 4,640mm,並擁有 2,860mm 軸距。性能上,0~100公里加速只需要3.8秒就可以完成、最高的續航力可以達到700km。

科技日上的這台Model C,外觀跟內裝都是白色的,看起來簡單大方,內部設計上,強調「機械空間極小化、乘坐空間極大化」,以乘客的舒適度,作為設計上的主要考量。劉揚偉透露,Model C瞄準平價市場,售價可能低於百萬新台幣。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則表示,目前Model C已完成品質和安全測試,正在進行20萬公里的行車測試,他透露,Model C也跟東南亞國營石油公司合作,將打造產能5萬台的工廠,預計2~3年後能打進東南亞市場。

對此劉揚偉表示,這是其中一個海外的合作模式,透過鴻海共用底盤、共用設計的設計思維,就是一個出海口,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市場製造,達到產速度加快、成本降低的目標。

車款二:豪華轎車Model E

Model E是一款旗艦版的電動轎車,是由鴻海跟義大利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共同開發,產品訴求,是成為高端商務、舒適第三生活空間,瞄準中、高端消費客群需求,鴻華先進科技總經理李秉彥表示,Model E售價會比Model C高,預計售價會破百萬。

性能方面,0~100公里加速,只需要2.8秒就可以完成、最高的續航力可以達到750 km,劉揚偉說,這樣的性能已經超越市面上多數同級車款。Model E屬於高階車款,特別主打軟體定義、自動駕駛等科技元素。

Model E配有「智能識別」功能,可以將個人行動裝置與座車無縫接軌串聯,提供臉部識別車門開啟、智能車窗以及車輛與環境互動等功能,後座空間可以變成商務人士的專屬行動辦公室。

總結今年的科技日,鴻海電動車的硬體部分,在跟裕隆緊密的合作搭配下,已經大致準備好,不過在這次的科技日中,卻少見軟體應用的部分,對此沈榮津透露,鴻海預計明年才會打入智慧軟體領域,包括智慧座艙和底盤系統,都會用軟體來操控。

模組化設計,多種車款可以一起開發

劉揚偉表示,鴻華先進的定位,是幫客戶做IDM(整合元件製造),電機、電池、懸吊等系統都能做到客製模組化,無論是經濟型、性能型等多種車款,都可以在此平台上開發出來。以這次兩款乘用車Model E、Model C來說,兩者的模組共通性就很高,只需要調整電池模組、懸吊模組以及車殼設計,就可以做出車型變化。

共用模組的好處是,可以把市場打開,透過市場的量,可以降低未來MIH成員的製造成本,當未來有更多的業者使用開放平台,鴻華先進的競爭力就可以更強大。

今年2月,鴻海宣布與美國電動車新創Fisker合作,替Fisker打造新款車,預計今年底原型車設計就會出爐,是否會採用今天推出的兩款原型乘用車設計呢?對此劉揚偉表示,Fisker會考慮用鴻華的底盤設計,但是在外觀上有另外的考量,因此並不會採用兩款乘用原型車的設計。

劉揚偉預估,大約在2023年,電動車對鴻海的營收影響才會開始浮現,除了有裕隆作為首發客戶,現在有幾個品牌的客戶在確認中,接下來會陸續宣布,他有信心的表示,「降低造車成本的優勢,可以讓我們更有競爭力,讓更多本來沒有想到自己可以造車客戶,開始去思考踏入電動車這件事。」

全球都在拚電動車,鴻海優勢在哪裡?

外界也關心,最近中國祭出限電措施,這是否會影響以「電」為主要動力的電動車產業未來發展?劉揚偉強調,中國的限電是跟國家政策方向有關係,以全球大環境來看,各國更擔心極端氣候變化可能對經濟民生所造成的影響。

因此,限電議題反而可能對電動車有更好的影響,原因在於,電動車顯然是世界解決極端氣候的方法之一,「我不擔心限電是否對電動車未來造成影響」。反而是高污染、高用電的產業,在此時更應該思考,如何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產業變化。

綜觀全球市場,許多國際車廠都在朝電動化轉型,科技大廠也在拚造車,劉揚偉也談到,若以一般乘用車來說,傳統車廠在造車本身並不是問題,主要挑戰會是整合軟體、電子設備的能力。

那麼,鴻海的優勢在哪裡?

劉揚偉認為,鴻海本身就是ICT(資訊與通訊)產業出身,軟體、電子設備都不是問題,最大挑戰就是不會造車,而透過跟有70多年造車經驗的裕隆結盟為夥伴,等於解決了唯一的大難題,「我要證明給大家看,ICT產業進入汽車產業是比較容易的」。他認為,競爭態勢的變化,大約還需要2~3年的時間,才會看得出明顯差異。

未來幾年,軟體、半導體、硬體的架構,會是鴻海在電動車領域,最主要競爭優勢所在,劉揚偉認為,「滿足用戶需求」在未來會是重要競爭點。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