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疫情紅利已到尾聲,塞港困境卻未解!2022年電子業將面臨3大挑戰
數位時代採訪中心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出,過去許多投資人將缺料視為利多,但現在缺料已越來越成為新的利空風險。對供應短缺的零組件而言,漲價幅度與頻率均顯著放緩。對供應不短缺的零組件與終端產品而言,缺料意味著出貨量將低於預期。

而塞港的風險則在於,通路商重複下單與零件庫存顯著提高,背後原因來自供需資訊嚴重不對稱。通路商重複下單的動機在於降低塞港造成的供應不確定性,故供應端接受到的訂單並不一定反映真實的市場需求。此現象在消費性電子尤為明顯。

成本上升而砍單會造成出貨不如預期。郭明錤發現到,若運費上漲導致售價須提升20–30%或以上,則許多品牌會停止生產避免調漲售價後滯銷。最顯著例子為TV與Chromebook。

後新冠肺炎時代與通膨導致需求有結構性改變。郭明錤認為,這樣的改變對電子業的負面影響最快將在明年Q1出現,包含:

  1. PC/NB (WFH與LFH)、TV/電視遊樂器 (家庭娛樂)受益於疫情而需求增長,在後新冠肺炎時代將增長放緩甚至衰退。

  2. 因消費性電子非生活必需品,故通膨不利消費性電子。此外,大部分的消費性電子換機需求在過去2年已滿足,故如果不能提供創新使用者體驗,則大部分的消費性電子需求在通膨時代下可能會衰退更顯著。

  3. 目前大部分的廠商均把砍單歸咎於缺料或塞港,但郭明錤認為,砍單也可能與需求的結構性改變有關。

電子業投資策略轉變

郭明錤也提到,2019–2021年的電子業投資策略核心為缺料與漲價,2022年將在再度回歸到由創新驅動的需求成長。

未來數年內,電子業較多的創新機會將來自頭戴顯示裝置(AR/VR/MR/XR)、折疊機、基礎建設與相關IoT裝置、以及電動車。

其中,頭戴顯示裝置 (AR/VR/MR/XR)。下一個世代的使用者介面革命,長期而言將取代大部分的配備螢幕的消費性電子,短期內此裝置仍受遊戲行業景氣影響。

來源:Pexels

而折疊機可說是行動裝置的下一個革命,可望帶動高階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換機需求。成功關鍵在於生態、軟體、面板與機構。

基礎建設新應用主要是通訊 (如:5G、Open-RAN、衛星通訊等) 與能源 (智慧電網),這也會帶動IoT裝置與相關零組件需求。

電動車方面,2021年因缺料導致的汽車出貨量缺口約為750–800萬部。電動車與供應鏈可望在2022年顯著受益於缺料顯著改善與新消費趨勢。

在所有電子產業中,汽車行業對GDP與就業率的貢獻相對顯著,故有國家政府 (如美國) 介入零件採購。因此,郭明錤認為汽車/電動車在2022年缺料改善將最為顯著,有利於出貨增長。許多規格升級與創新體驗仍由半導體推動,故郭明錤仍正向看待半導體行業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的投資主軸將在2022年由缺貨與漲價驅動,轉換為創新驅動。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