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新加坡媒體報導,疫情擾亂亞洲供應鏈,全球半導體晶片荒預計明(2022)年才會改善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新加坡/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14日報導,依據惠譽(Fitch)旗下資訊服務公司Fitch Solutions最新分析報告指出,目前新冠Delta變種病毒迅速擴散以及相關公共防疫措施與限制,干擾亞洲晶片生產,加劇晶片供應鏈風險,此外,亞洲疫苗接種率偏低,經濟活動無法迅速正常化,也使得供應鏈風險升高。本年全球半導體業供應延誤和生產中斷,造成汽車、消費電子產品以及再生能源等行業因晶片供應不足,承受不少壓力,預計全球半導體晶片荒本年下半年將惡化,至明年才會改善。

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預估晶片生產商仍須至少一個季度來處理累積訂單,本年和明年所有類型的半導體品價格將持續上升。在供不應求下,某些大型買家例如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將繼續支付更高價格購買晶片。全球主要晶片供應商台積電(TSMC)也計畫本年內將調高價格10%至20%。

Fitch Solutions預估,晶片價格上漲的壓力將持續至明年,進而推高終端產品成本。隨著新產能開始增加,晶片短缺情況要至明年中才開始明顯緩解,但後(2023)年中之前,仍有部分供應鏈風險和短缺問題。

Fitch Solutions數據顯示,本年承諾擴大半導體產能的全球資金達9,000億美元,包括美國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注資40億美元在新加坡擴建新廠。鑒於興建新廠的複雜程度,以及半導體生產商須耗時與各國政府協商,取得水源供應和資金或稅務優惠,預估仍需數年才能轉化為實際產能成長。

來自德國、中國、韓國和美國等更多政策支持,雖能吸引晶片生產商前往投資和設廠,讓供應鏈更多元化,但Fitch Solutions認為,廠商不會減少對亞洲的依賴,因目前亞洲仍是全球生產最多晶片的地區,且半導體公司計畫繼續在亞洲投資,同時擴大在北美和歐洲業務。據統計,去(2020)年全球主要晶片出口國為台灣(15.7%)、中國(14.9%)、新加坡(11.0%)、韓國(10.6%)、馬來西亞(6.3%)、美國(5.6%)、日本(3.7%)、菲律賓(2.6%)、越南(1.8%)、德國(1.6%)、荷蘭(1.5%)。

Fitch Solutions認為,僅靠稅收優惠不足以吸引先進製造業在某一市場發展,可靠的水電供應、強大的物流網絡、高技能勞動力以及高度開放的投資環境是提高半導體產能的關鍵,因此,供應成長可能仍然集中在已擁有晶片製造和設計能力的市場,如臺灣、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和中國。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