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MIH鄭顯聰:70%電動車新創快不行了!傳統車廠重建軟硬體將臨挑戰
數位時代 王郁倫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MIH執行長鄭顯聰出席工業富聯上市3周年論壇演說,而MIH的LOGO首度曝光,他除說明設計理念,也分享觀察智慧交通(中國稱出行產業)吸引業界一窩風投入,但現在已有7成EV新創漸漸不行了,傳統企業拼結盟及併購新技術展開佈局,但對傳統汽車廠而言,軟硬體要拆掉重建會是非常挑戰的一課。

鄭顯聰在論壇秀出最新MIH LOGO,他說明這個設計把MIH形象總結成為一個M的圖樣,它也是像一個像車子的底盤、兩個輪子加上一個底盤。

對於MIH縮寫,鄭顯聰也指出,原來MIH解釋有各種說法。有的人說是Made in Honhai,有的人說是Mobility in Harmony,他則希望這個logo帶給大家的是一個比較和諧,而且代表的是移動交通的解決方案。

在中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大科技公司,目前都在做跟駕駛、自動駕駛相關的事情。鄭顯聰指出,以百度來講做了一個DUER作業系統、阿里做了一個斑馬智行、在騰訊則運用雲做一個TAI 3.0,華為做了一個鴻蒙作業系統,這些科技公司為什麼會想進入mobility?鄭顯聰認為,是為將來的移動交通找解決方案,其實並不是真的想要生產車。

鄭顯聰指出,物聯網產業重視客戶體驗,過去在傳統車廠、現在做智慧出行領域,都深深感受到「80%是車子,20%是智慧」的意義,沒有一件事情是只有硬體能做的事情,或只有軟體能夠做的事情,如果軟硬不結合,肯定是將來很大的痛點。

20%軟體左右新世代最重視的「體驗」

他舉特斯拉為例,除了品牌、OS及電力方面,更多的是digital cockpit(數位化座艙)技術,自駕大部分也是特斯拉內部開發的。

「特斯拉更像一條鯰魚,他在車界造成一個波瀾,更多的傳統造車企業,像福特、像豐田開始去擁抱新的領域。」鄭顯聰指出,福特開發出SYNC、豐田也有一個Arene作業系統,福特也跟Microsoft及豐田集團旗下Woven Planet合作。

「要在五十層樓的建築上面建一百層樓,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拆掉重建。」鄭顯聰指出,特斯拉就是一個拆掉重建很明顯的例子,蔚來汽車也是,但是在傳統汽車企業裏面,都要拆掉重建的話,就會有很多的挑戰要做,這就是傳統車廠開發智慧汽車會碰到很多的挑戰的原因。

他分析全世界的BMW、賓士、奧迪品牌,BMW本來講是ultimate driving machine(極致化駕駛機器),現在開始強調中文的「悅」,慢慢軟化,「很硬的東西碰到年輕人世代,特別是在遊戲機跟電腦、手機長大的這個新的千禧年的時代,會希望車子更像是個能夠移動的智慧解決方案。不像傳統的老一輩的觀念,認為車子就是車子。」

科技巨頭一窩風做EV,兩大陣營找對策

他分析,賓士、BMW、奧迪要跟騰訊、阿里巴巴、華為合作,就開始產生了很多的化學效應,很多的連結就開始了。中國巿場是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戰場,當百度跟吉利結合、阿里巴巴跟上汽結合,然後華為跟北汽、長安、一汽合作後,然後騰訊跟廣汽合作,還跳出來一個小米說也要做車,最近OPPO說也要做車了。

鄭顯聰指出,現象是大家一窩蜂地在往EV市場去,但是其實,這幾年產生的新創企業中,大概70%的EV公司都已經慢慢不行了。留下來的大概就是小鵬,甚至哪吒、威馬這些企業慢慢站出來了。

他觀察,傳統企業裏面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合資公司的陣營,像上汽跟通用、上汽跟大眾、長安跟福特、一汽跟豐田、跟大眾,廣汽跟本田、豐田,這些企業要去擁抱高科技。

另一類則是在美國、歐洲,福特、大眾跟Argo AI合作,通用成立自駕新創Cruise,還有更多的汽車公司跟科技業攜手,甚至去買一些公司來做變化。

MIH期望打造生態系,50~100%組合隨客戶挑!

鄭顯聰說,MIH的願景除了Mobility in Harmony外,願景是要把出行行業變成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使命就是創造一個新的EV生態,而且是開放的,因此需研發出參考設計以及各種研發標準,設計做出公版,把入門檻弄低、成本弄低、時間縮短,讓很多開發者能在上面開發,然後來實現這些關鍵科技。

他舉現在手機、電腦公司在做的生態系統一樣,很開放,最後能夠在各個夥伴間串連,讓所有在上面開發的人都能夠求同存異,把相同的想法給傳遞出來,或做很多客製化去融合。

鄭顯聰指出,做硬體的時候可以這樣做,但軟體的部分就會碰到很多的挑戰,所以推動EV KIT,軟體上把EV和APP開發者都放上來,這樣在APP應用方面可以創造出很多新的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將來可能會成為獨角獸也不一定,甚至在EV服務領域也有可能創造出一些獨角獸,這樣一個生態系統,透過雲端,將來整個車子的架構就像一部超級電腦。

現在一個車子可能有20~30個ECU,鄭顯聰指出,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把半導體簡化,希望能夠有很強的晶片,一顆SOC能不只是控制數位化駕駛艙,甚至在中央網關的控制、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都能用一個中央的網關來管理,而不是分散很多不同的地方。

MIH也不是做零部件而已,希望做的是一個解決方案,所以有50%、80%、100%三種不同的組合。MIH可以做100%白牌貼牌生產,EV KIT已經把底層架構好,包括關鍵專案和非關鍵專案的作業系統,客戶可以在上面放不同的APP。

鄭顯聰指出,還有一種方案是只做50%,做個rolling chassis浮動式底盤、做個平臺,很多開發中國家如中東,他們只要做國民車,把底盤賣給他們,他們自己架車體,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