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市場需求混亂,IC缺貨潮或在2024年反轉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IC缺貨潮已經演變成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一些大廠因此被迫停產,也暴露出目前相關產業鏈企業的供應安全問題。在當前形勢下,上下游企業該如何保障的自己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為此,《華強電子》分別邀請到了來自IC原廠、代理商以及終端廠商的三位元業界代表,從供需層面來共同探討應對IC缺貨潮的對策。
晶圓廠訂單排到明年,IC原廠大幅漲價甚至停止接單,IC產品交貨期平均拉長到16周,終端客戶面臨有錢沒貨的局面,就連供應鏈管理能力最強的車企都紛紛因為缺芯問題而被迫暫停部分生產工作。從去年開始的缺芯浪潮,至今影響仍持續擴大,對於供應鏈條上的晶片原廠、代理商、分銷商、終端客戶等,無疑是一次最嚴峻的挑戰,考驗的是各大廠商採購部門對於供應鏈狀況的預判能力以及與應急協調能力。
富士康科技集團採購經理鮑三華用“需求混亂”來形容當前的市場。鮑三華向《華強電子》記者表示,去年的市場狀況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中國新冠疫情後經濟恢復速度驚人,需求恢復從Work For Home開始,無論是消費類電子產品那還是家用電器等,需求都超出了想像。而緊接著年底挖礦潮興起,顯卡被“礦工”們瘋搶至一卡難求。電動車也從2020年Q3開始井噴,以致於今年汽車廠商紛紛缺芯停產。
很多採購遇到原廠漲價都表示很難接受,但我們換位思考,原廠雖然還會在供貨協議階段給你供貨,但從長期的合作角度來看,肯定是利潤高的先供貨。因此採購可以適度加價,確保長期的供貨,但同時也要保留議價權利。或是利用高層關係,與供應商建立策略聯盟,增加互信,要求優先供貨。另外可以適度從現貨市場調料,以保障基本的生產。
另一方面,以目前缺貨最嚴重的之一的顯示驅動IC為例,鮑三華認為:“顯示驅動IC由於價格長期以來維持在低水準,新玩家不願意做,供應商也一直以來受限於為數不多的幾家,因此當某一家供貨出現問題,就會對市場造成很大影響。”
除此之外,很多原廠以往提供給晶圓廠的訂單會比實際訂單需求低一點,一方面是擔心下游客戶訂貨過多,原廠也希望保持一定的供貨量,以維持自身對市場的把控能力。但今年情況就不同了,據鮑三華透露,今年某家頭部原廠僅在一二月的訂單量就已經跟去年全年的訂單量相當。巨量的訂單也導致很多原廠無法承受,紛紛宣佈暫停接單。
作為晶片原廠,極海半導體市場總監劉濤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劉濤表示:“新冠疫情對晶圓廠產能影響其實不算大,但去年上半年業界對於市場較為悲觀,砍單的情況非常嚴重,因此很多產能被擱置。到了下半年市場迅速恢復時。很多客戶是沒有庫存的。”
而這個狀況,在展會訂單量中可以很明確地被反映出來。據劉濤介紹,2020年7月時,很多人擔心經濟恢復情況,下訂單都非常謹慎;但到了11月,客戶手上的訂單都已經堆滿,而今年春節後的訂單堆積情況更為嚴重。
“去年9月,極海的長期供貨客戶只有300家,而現在市場報備的有3000家,需求增長了10倍。”劉濤也坦言,去年極海在電子物料上備了5000萬人民幣的貨,但現在來看還遠遠不夠,很多訂單極海無法承擔,只能以排隊的形式供貨給客戶。
對於需求端的現狀,劉濤從MCU廠商的角度分析:“行業需求方面,近期國家對於家用電器的能耗標準提升了,因此原本不需要MCU的產品為了提高能效,都需要用到MCU。同時在電動自行車上,中國近期也發佈了新的安全標準,包括鋰電池的電路管理等等對MCU的需求都會成倍增加。”
對於中國半導體廠商,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同時也希望中國整機廠商能夠給到我們更多的機會,願意將需求等更多地跟中國國產廠商交流,這樣才能夠讓中國國產半導體廠商開發出更符合整機廠商需求的產品。今年極海的研發投入翻倍,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到一線市場,也歡迎有需求的企業都能夠加入進來,更好地滿足未來3-5年內的需求。
不過,在短時間內,目前的供需狀況可能不會有太大改善。鮑三華認為,2021年的需求增長會高達9.5%,主要來源於電動車、礦機等;而供給端可能只有5%的成長,幅度較少。他表示:“由於fabless廠商越來越多,foundry的產能擴充將對供給影響很大。但一方面比如TI 200億美元投資的晶圓廠,需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投產;另一方面目前緊缺的8英寸產能,在2021年增長幅度也僅僅是3.4%,而12寸的增長是7.1%。因此這個缺口還會長期存在,目前狀況就是庫存少,價格增加,缺貨會越來越嚴重。”
劉濤則認為市場缺貨的問題將會在2024年出現反轉。“其實過去十年晶圓的價格一直在下降,因此晶圓廠擴產的積極性不足。但去年以來由於晶圓缺貨,價格漲幅很高,晶圓廠紛紛開始著手於擴產。比如台積電就宣佈投資300億美元,聯電也投資15億美元進行擴產。不過當先在擴產的晶圓產能在2到3年後開始投產,價格就會逐漸下滑。我認為2024年開始產能就會開始過剩,目前市場缺貨的問題將會反轉。”
而明嘉瑞科技總經理彭佳穎對此表示樂觀:“漲歸漲,缺歸缺,摩爾定律依然不會停滯,每18個月成本降一半的定律還會延續。而且疫情已經快被控制住,各國都在推廣疫苗。因此預測年底Q4隨著各國回復和擴大產能,行情會有所好轉。‘’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