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臺灣及美國領導全球半導體技術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於本(2021)年5月19日以「臺灣及美國領導全球半導體技術」為題,報導略以:

半導體工業之成敗以奈米為單位,長度等於毫米的百萬分之一。在亞洲、歐洲及美國半導體企業市場持續爭奪競爭中,台積電(TSMC) 顯然處於領先地位。但2021年5月美國IBM公司宣布成功達到台積電(TSMC)、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及美國英代爾(Intel)追求之2奈米製造技術能力目標。

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半導體專家Antonio Varas指出,尺寸減小之優點將允許在同一晶片表面可容納更多的電晶體,因此可節省晶片耗能,並使其價格更便宜。在晶片縮小戰中,歐洲由於沒有擁有生產22奈米以下技術之半導體工廠,必須依賴其他業者,再次處於不利地位。歐盟文件中指出,倘欲興建一座半導體生產廠,所需投入之資本額為200億歐元,每年營運費用為50億歐元。由於歐盟業者之技術及資本不足,至今無任何單一業者達到此等水準。歐盟27個會員國中,主要半導體業者包括荷蘭NXP半導體公司、法義ST Microelectronics公司及德國之博世(Bosch)公司與英飛凌公司(Infineon)。而半導體業之主要客戶為汽車業者,占其銷售之37%,其次為工業設備業者,占其銷售之25%。

前述歐洲半導體業者之規模遠低於資本額逾450億歐元之台積電(TSMC),其資本額遠高於Jonhson&Johnson及Walmart等其他產業之高知名度業者。台積電(TSMC)於2020年市值翻倍,並於近5年在股市累積上漲400%。

Varas專家指出,台積電之成長係源於臺灣政府對其技術之承諾。約20年至30年前起,臺灣政府將其經濟發展策略由農業及稻米為基礎轉為投資電子等產業。台灣政府數十年來投入龐大金額及持續性補助,使電子業生產成本遠低於歐洲業者,約僅為歐洲之30%至40%。

迄今歐洲仍委託臺灣等供應業者提供產能,並將繼續採用相同策略,主因係半導體產業無單一國家可自給自足。惟歐盟內部市場官員Thierry Breton表示,應減少對現有業者之依賴,增加供應能力自主權並不意味將孤立於全球半導體市場供應鏈。認為在維持現有供應商產能及加強歐盟策略產業如半導體等,應與全球合作夥伴合作,與產業保持經常聯繫。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