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把品牌變信仰、顧客自願當「推廣大使」!企業如何打造超級會員經濟?
數位時代陳君毅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仔細算算,從百貨公司、便利商店、書店、媒體、手搖飲、餐廳、咖啡店、麵包店、購物平台、健身房到航空公司⋯⋯你同時是多少品牌跟店家的會員?

再仔細想想,會員(membership)是存在已久的顧客經營方法,最早可以追溯至幾百年前歐洲的俱樂部(club),演進到當代可以貢獻百億美元銷售額的亞馬遜會員專屬特賣(Amazon Prime Day),是什麼原因讓會員制「復興」了起來,甚至成為品牌必備的制度?

首先,要先定義「會員」是什麼。《引爆會員經濟》(The Membership Economy)一書認為,會員制度是組織依據顧客為核心設計互動方式,讓兩者間存在持續且正式的關係,而該組織基本上就可稱為「會員制公司」。

會員資料從紙本轉換到電腦紀錄,再演變成跨通路(電商、實體門市、App、社群媒體)串接,比起過去更能掌握顧客在消費旅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蹤跡,進一步制定精準行銷策略。

換句話說,當交易完成,不再是品牌與顧客互動的終點,而是永久關係的序幕。

過去早有許多品牌從實體會員卡開始,累積了大量會員與資料,但這樣的會員制更像一份「名單」,主要作用受限於寄信或電話通知、累計消費額度、出示卡片享有折扣,沒有更多發揮價值的空間。

現在不一樣了,科技和工具的進步,可以協助品牌分析、拆解、利用會員數據。

會員資料從紙本轉換到電腦紀錄,再演變成跨通路(電商、實體門市、App、社群媒體)串接,比起過去更能掌握顧客在消費旅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蹤跡,進一步制定精準行銷策略。

「而且是完全自動化的,不用請一個人慢慢撈資料,再一個一個寄信。」奧理科技(Ocard)創辦人暨執行長陳逸生說。

行動上網的普及,也讓品牌可隨時隨地用內容、服務與創意,與會員產生即時且個人化的互動。「台灣在2014年開通4G服務之後,消費者在智慧手機上才有比較好的使用體驗,品牌也開始摸索會員的做法。」威許移動創辦人暨執行長徐子軒說。

會員制近年來在台灣形成熱潮,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通訊軟體LINE在2019年更新了官方帳號功能,整合了會員管理功能與可串接的API(應用程式介面)。由於LINE在台灣的高滲透率(近9成),讓中小企業可以投入會員經營,比起自建系統成本更低。

隱私爭議提高獲客成本,觸動會員經濟再起

除了科技面的推動之外,節節高升的獲客成本,以及日漸受到重視,甚至引發疑慮的隱私問題,也成為推動品牌經營會員的驅動力。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消費者的選擇愈來愈多,品牌要獲得新客的成本愈來愈來高。早期Facebook高觸及率、Google關鍵字廣告高轉換率的紅利不再,所有人都投入爭奪消費者眼球的結果,就是讓流量變貴。

於是,品牌轉向圈地築牆,拉著顧客成為會員、加入社群,建立起自有的溝通管道。透過深耕顧客關係,增強顧客對品牌的黏著度,降低對於獲取新客的依賴。

隱私也是品牌遇到的大難題。從歐盟史上最嚴格的個資法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到Google宣布2022年第三方數據追蹤「小餅乾(Cookie)」將退場,科技巨頭開始放手把部分隱私還給消費者,「現在App都有Apple ID登入,那就幾乎什麼都追蹤不到了。」91APP產品長李昆謀表示。

當消費者掌握了是否要與品牌分享個資的主動權,等於品牌必須端出同等,或更高等的「價值」來交換,把顧客變成會員,心甘情願地與你分享數據、喜好、足跡,甚至成為品牌推廣大使。

讓顧客變會員、會員變鐵粉,優化行銷創造穩固營收!

實際來看,會員對於品牌究竟能起什麼作用?《引爆會員經濟》認為,會員制能帶來3大效益:

首先是「創造持續性的營收」。平均而言,企業爭取新顧客的成本,是維繫舊客戶的5倍左右,而根據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或更廣為人知的「80/20法則」,組織約有80%的營收,是由20%的會員貢獻。

因此,經營會員最直接的成效就是降低獲客成本,創造穩固的營收。李昆謀提到,如果品牌營收分散在許多新客,代表為了維持營收,必須不斷地招攬新客。在獲客成本不斷提高的狀況下,這類型品牌將會受到重擊。

再來是「建立品牌與會員間的直接關係,打造超級用戶」。基於80/20法則,要讓少部分會員創造大部分營收,品牌與會員間的關係勢必得加強鞏固。如果經營得好,如同《超級用戶時代》一書提到,僅由10%的「超級會員」,就足以為品牌創造70%營收。

與會員密切連結的品牌,除了營收穩定之外,還能夠善用會員的忠誠度讓事業成長,並透過會員的需求與建議,優化產品、強化品牌競爭力。

如已故「破壞式創新」權威、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在《創新的用途理論》(Competing Against Luck)指出,凡事只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組織要創新就不用靠運氣,因為出發點是滿足顧客的喜好,解決顧客的痛點。

這也可以對應《引爆會員經濟》中,以「沙漏滑道」取代傳統「漏斗滑道」的會員架構設計。

會員經營,開啟品牌與顧客永久關係的序幕—「銷售獲取沙漏」會員架構設計

企業在推行會員制度時,大致可套用下圖的「銷售獲取沙漏」模式。起先,消費者透過廣告、試用成為顧客,此時品牌經營會員的挑戰旋即開始,他們必須思考如何讓顧客成為會員,且更忠誠、更活躍,甚至讓會員成為品牌大使,推薦其他人加入會員。

「銷售獲取沙漏」會員架構設計
漏斗滑道流程為:知道→試用→加入→成為忠誠會員;沙漏滑道與傳統的會員概念最大的不同,則是將底部的終點加以延伸,改為知道→試用→加入→忠誠會員→增加參與及主動推廣。

兩者差異的重點在於:提高會員參與度並留住會員,且一開始就要從顧客的需求與喜好出發,提供實質的價值或利益,同時優化滑道中每一個流程,讓顧客成為會員路徑的疏通者,甚至會主動替品牌推廣,拉新會員加入。

會員制帶來的第三個效益為「創造持續的數據流」。當品牌掌握了會員數據,就不用在整個消費市場中大海撈針,能夠清楚地抓住會員需求、欲求、行為與態度。更細部來說,可以藉由購買紀錄、消費頻率、產品銷量等,回推會員的喜好,藉此打造吸引會員繼續互動、回購的優惠或行銷操作。

數據是現代石油,重要性不必贅述,但更重要的是,這一次,這些石油掌握在品牌手上。

會員經營最大挑戰:品牌如何找到核心競爭力創造優勢?

會員經營知易行難,因為還是存在著許多挑戰。「最大的問題,是品牌對自己的定位是否清楚。」漸強實驗室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薛覲說。

顧客之所以願意加入成為會員,經常是受到價格、折扣、紅利等行銷手法吸引,但是雙方關係要長久維繫,品牌還必須能夠提供某種價值,而且強大到足以讓會員點下「同意鍵」讓你追蹤數據,向你揭露更多個人資訊。

從顧客角度出發,組織創新就不用只倚靠運氣,出發點是滿足顧客喜好,或解決顧客痛點。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1952-2020)

「顧客就像市場漫遊者,基於需求而購買;會員則是品牌的信仰者。」SHOPLINE客戶成功顧問經理黃千瑞說。

而要打造信仰,品牌必須回歸本質思考,對內,找尋最核心的競爭力;對外,掌握會員的需求並滿足他們。如同暢銷書作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先問,為什麼?》(Start with Why)書中提到的「黃金圈法則」(The Golden Circle),當消費者可以在市場上找到相同的產品功能、會員福利(What);各品牌的產品品質、生產流程、行銷手法差異化有限(How);消費者最終要扣問的,就是品牌賴以存在的核心精神(Why),讓消費者沒有折扣、優惠,甚至未必擁有最高的性價比,也想成為會員。

不管是加LINE、下載App、上網註冊,當各行各業都在「做會員」,業者在追求會員有量(人數)、有效(活躍)、有貢獻(消費金額)的同時,也別忘了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我為什麼要加入會員?

身為品牌的你,不論身處哪一個產業,只要想做會員,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思考。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