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全球貿易從疫情中復甦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全球貿易已自新冠疫情初期幾近停擺的狀態中反彈,中國和其他亞洲製造業國家從口罩到自行車等各種產品出口中佔據更大的比率,並有望在疫情危機消退後繼續保持市場佔有率。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各國政府、企業主管及經濟學家均表示,貿易流量將持續成長。惟由於工廠在滿足西方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方面面臨越來越大困難,此將阻礙貿易發展。

2020年4月,受疫情影響,當全球經濟的大部分區域均陷入深度停擺時,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學家曾表示,全球貿易流量可能遭遇自大蕭條以來最大降幅,將會下降多達三分之一。惟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 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新數據,2020年全球貿易總額僅減少5.3%,於2020年11月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準。

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需求猛增、居家辦公及網路上課也提振電腦需求。人們為避免感染風險而不選擇搭乘公共交通系統也推動對自行車需求。富裕國家政府的大規模刺激方案也正好推升消費需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的3個月中,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跨境銷售激增40%,去年最後3個月此項銷售進一步成長16%。大部分出口商品均來自東南亞,當地工廠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後得以復工。

即使在工廠滿負荷運轉、港口適應運輸中斷情況下,零售商仍面臨產品短缺。對於全球經濟,好消息係需求依然強勁。惟根據IHS Markit對採購經理人進行調查顯示,製造商報告指出,在獲取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供應方面,延遲時間變長。儘管有跡象表明,東南亞地區貨櫃短缺問題雖暫緩和,惟全球物流網路尚未完全修復。鹿特丹執行長Castelein並表示,目前尚未恢復到正常狀態,運費非常昂貴及船期安排並非最佳狀態。

歐洲和美國出口復甦的開始時間較中國晚幾個月,經濟學家預計,歐美本年出口將繼續復甦。惟中國和其他一些東南亞經濟體增加的市場佔有率不太可能很快減少。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