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遠傳瞄準5G醫療!但遠距醫療有商業模式嗎?兩大關鍵解析
數位時代吳元熙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遠傳電信與醫學中心合作推動5G醫療,面對外界疑慮「遠距醫療有商業模式嗎?」遠傳認為,5G只要能顛覆醫療環境,商機自然會出現。

台灣雖然有頂尖醫療水準,但資源分配常出現縣市落差。對地處偏鄉的居民來說,連到大醫院就診的「門診距離」,都是一種痛。

以台東為例,不只缺乏醫學中心,現有的1家區域醫院、6家地方醫院集中在市區,且醫療人員數量(2,040名)、病床數(1,506張)都是本島各縣市的最後一名。

去年11月,遠傳電信與亞東紀念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合作,透過診療服務平台,在新竹縣湖口鄉、台東縣海端鄉和大武鄉等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試辦國內首個5G遠距診療計畫。計畫開跑至今,已成功在包含蘭嶼、綠島等台東縣11處衛生所提供5G專科門診。

「5G的價值,是用技術去協助改變現行的障礙,讓遠距醫療變成可能。」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執行副總曾詩淵說。

以眼科為例,遠距專科門診的進行方式,是請患者至家中附近的衛生所看診,再由衛生所駐點醫師操作「眼底鏡」,拍攝病患影像,並開啟平板電腦裡的軟體,將圖檔自動上傳到雲端診療平台。另一頭,醫學中心的專科醫師就能即時看到病歷與資料,透過視訊觀察病況。

類似傳送檔案、視訊等服務,儘管透過4G訊號也能做到,不過,遠傳表示,像是眼底鏡、超音波等檔案,每張容量動輒在500MB以上,5G仍能帶來更穩定、更快的醫療服務。

針對5G遠距醫療計畫的發展性,參與成員之一、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執行長傅尹志曾指出,高醫長期在曾受到八八風災侵襲的高雄那瑪夏區、桃源區等地提供醫療服務,然而始終受限於人力,一名醫師每天可能必須開車巡迴200公里看診。他期待,遠距門診將來可以更大規模地導入山區。

曾詩淵認為,門診只是5G醫療的第一步。未來,隨著基地台建置與更多測試完成,說不定長照機構裡的長輩,就不必跋涉回診;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送醫時,能先由醫師透過5G視訊,協助救護車上醫療人員做緊急處置,提高治癒機率。

然而,在有技術推動遠距醫療的同時,「另一項關鍵是:健保給付能擴展什麼階段?」曾詩淵說。

專科醫師人力不足,是偏鄉醫療發展的長期問題之一。他認為,5G雖然能讓遠在台北、高雄的醫師替患者即時看診,不過真正的成長催化劑,還是有賴健保願意同時給付衛生所、醫學中心兩端。

他提醒,台北市居民壽命比全台灣平均多3歲,西部居民比東部居民多活5歲,這些都可能是醫療資源不均帶來的影響。

人口高齡化、健保給付,發展商模的2關鍵

「大家一直問我,遠距醫療有商業模式嗎?」曾詩淵表示,這要分兩方面來觀察: **第一,台灣到了2026年,老年人口占比約20%,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老齡化需求逐年成長。第二,現今遠距醫療僅限偏鄉申辦,若健保給付有機會擴大範圍,醫院的參與意願將更高。 **

實際上,政府的法規確實也朝鬆綁前進。衛福部在1年多前頒布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放寬「急性住院的出院病人、長照機構內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者、國際醫療的外籍病患」等5類人可有條件接受視訊、電話診療,不再限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

2019年10月,衛福部宣布啟用「空轉後送遠距會診」平台。現階段,遠傳在投入5G醫療之餘,也針對遠距醫療標準、虛擬健保卡等關鍵議題,與衛福部展開討論,試圖透過科技減少城鄉差距。「我們相信,5G只要能顛覆醫療環境,商機自然會出現。」曾詩淵說。

責任編輯: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