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數位時代》獨家調查「台灣高價值企業100強」,你的企業在榜上嗎?
數位時代唐子晴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台灣有一批企業,他們拚的已經不是「價格」,而是「價值」;他們已經擺脫「低利率求生」的思維,做出了台灣企業缺乏的「品牌聲量」。

「毛三到四」、「說一不二」、「慘業經驗」……這些詞彙,都是被拿來戲稱台灣長達20幾年來,代工產業陷入低毛利率沼澤,苦苦掙扎的窘境。

素以電子代工大國著稱的台灣,一直無法擺脫「賣價格」的金箍咒,當品質和速度無法差異化,便只能開始薄利多銷,但「CP值大國」下的代工廠,毛利率卻長期低迷,僅剩下3~4%。

然而,你可能忽略的是,台灣企業的轉變,早從6、7年前就已經開始。

「大家慢慢發現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還碰上『紅色供應鏈』步步進逼,很多企業開始改變營運模式,不再只做代工、賣產品,而是開始提供『高價值服務』,」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觀察。

時至2019年,有一批企業,他們拚的已經不是「價格」,而是「價值」;他們已經擺脫「低利率求生」的思維,做出了台灣企業缺乏的「品牌聲量」。

《數位時代》鎖定本刊長期關注的15個台灣產業,首次企畫製作「高價值企業100強」排行榜,針對共計1,087家2019年營收超過1億的上市櫃公司,對其2019年「營收」、「營收成長率」、「稅後淨利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4項財務指標加權綜合排名,一探究竟,誰是最具競爭力的高價值企業?

高價值企業100強榜單


《數位時代》挖掘新商業模式及創新應用逾20年,本次鎖定本刊長期關注15個產業之2019年營收超過1億的上市櫃公司,透過台灣經濟新報(TEJ)資料庫搜羅整理其2019年度財報,針對不同財務指標進行權重計算並混合排名,擷取前100間得分最高企業。評選方法如下:
產業類別:半導體、光電、電子零組件、電機機械、電腦及周邊設備、電器電纜、通信網路、資訊服務、電子通路、其他電子業、金融保險、汽車工業、貿易百貨、觀光事業、文化創意
評選條件:2019年度營收超過1億之上市櫃公司 
資料時間:2019年全年財報
計算方式:2019年度營收(20%)+營收成長率(20%)+稅後淨利率(40%)+股東權益報酬率(20%)=總得分
每一項數值最高者,該項目得分100,按比例依次遞減。
關於2019營收成長率計算方式,2018年營收金額一率採用2018公開財報數字,而非最新合併財報,因此部分企業得出結果,和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資訊有所不同。
金融保險業計算營收方式與其他產業不同,財報上淨收益包含「業外收入」及「成本」在內,考量跨產業比較之公平一致性,金融保險業者營收採用「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淨收益」計算,而非財報上的淨收益。

 

數位時代/製作

 
 

數位時代/製作

 
 

數位時代/製作

 
 

數位時代/製作

 
 

數位時代/製作

 
 

數位時代/製作

他們不拚價格,專注技術、搶下市占、奪走定價話語權

觀察一間企業的成功與否,離不開三個面向:產品領先度、市場/客戶親密度及營運控管優劣。

「在榜上的公司,大致都脫不了這幾種優勢,但就產品領先度來說,如果只有領先一兩年的技術,有些公司會活得很辛苦,往往只能成為『一代拳王』、很快走下寶座,但如果已經成為了『產業標準制定者』,等於完全獨霸市場,掌握了話語權,台積電跟大立光是最典型的例子。」

 

數位時代/製作

劉鏡清分析,倘若一間公司的技術無法做到最領先,但只要懂得搭上時下趨勢,例如散熱零組件廠商能搭上5G及AI(人工智慧),客製升級風扇元件;又或者與客戶關係掌握非常好,把跑單機率降到最低── 在三個面向中權衡得當,都不枉是一間好公司。

仔細審視在2019年每一家企業交出的成績單,便能窺探出誰是其中的佼佼者。

「營收和營收成長率是我最喜歡看的指標,它們往往相對其他財務指標來得即時,如果一間公司有搭到題材,營收又真的有上來,那就值得關注,」蟬聯Apple Podcast熱門節目前三名數月的《Gooaye股癌》製作人謝孟恭說道。

 倘若一間公司「營收成長率」很高,代表它所處的產業、經營的產品,多半正是未來的趨勢,例如2007年iPhone問世,隨後智慧型手機跟著普及,2010年台灣觸控面板大廠整體出貨量便增加了50%,營收無疑也跟著成長。  

 

數位時代/製作

另一項關鍵指標則是「稅後淨利率」,也就是扣掉營運成本,再加上業外收入,看出一間公司到底賺多少。不僅能了解一間公司「體質」好壞,倘若該項財務指標也很高,便間接證明了該公司控管有方,具有整體競爭力。  

攤開榜單,同為光電業,都主攻光學鏡頭製造的大立光及玉晶光,分別以總分95.32及92.12,奪得一、三名;第二名則為主營線上博弈遊戲、遊戲機台的鈊象電子,得分92.64。

 「這三間公司有共同的特性,他們都是投入很高研發費用的公司,再者,他們所處的產業都是正在向上的產業,沒有進入高原期,爆發力都還很強。」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

 

數位時代/製作

 就《數位時代》觀察,這100間企業無非都滿足了幾項特點:懂得權衡輕重緩急,在眾多營運項目中做出取捨,即時止損;認清自我不足,靈活變通「勝利方程式」,不斷因應市場快速調整營運策略;一心一意專攻某項技術領域,把技術做到市場第一、拿下市占,掌握話語權。

光電業表現最亮眼,2020成長不會停

台灣本就以ICT(資通訊科技)產業為本,在入榜的100間企業中,有26家為半導體公司,整整占據超過四分之一的名額,國民地位難以撼動。  

「這些公司不只是台灣的產業龍頭,很多也是世界的龍頭。」黎方國分析。

 隨著2019年全球5G快馬加鞭地布建,榜上眾多與5G相關的半導體業者都成績不斐:主攻5G功率放大器的穩懋、製造5G手機均熱板與熱管的雙鴻、網通設備大廠智邦……隨著5G處理器推陳出新、邁向第二代,在7奈米製程上一支獨秀的台積電,更是榜上唯一一間營收超過1兆的公司。

 當整體經濟欣欣向榮,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銀行業者無疑也跟著成長。金融保險業者為入榜第二多的產業、共計20家;電子零組件業者則位居第三,入榜10家。  

但是,要說哪一個產業是2019年的明星產業?絕對非光電業莫屬。攤開15個產業的平均營收成長率,光電業成長率高達865.69%,獨占鰲頭。

即便在上榜的光電業者中,嘉威生活因去年經營家居業務,轉型有成,大幅拉高了光電業整體水準;但倘若不將它列入計算,光電業平均成長率還是以41%位居前五,相當強勢。

在2019年,即便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總量為13.7億支,相較2018年的13.9億支小幅下滑2%,但絲毫不影響光電業者的爆發成長,原因在於智慧型手機的鏡頭愈來愈多,對於光電業者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蘋果在2017年推出的iPhone 7 Plus,是旗下第一支雙主鏡頭手機,才過了短短兩年,2019年問世的iPhone 11 Pro,主鏡頭已經升級為3顆,更別說Android大廠掀起鏡頭比拚戰,NOKIA在同一年,甚至推出了主鏡頭高達5顆的Nokia 9 PureView。  

此外,鏡頭像素也跟著水漲船高,三星第一支在台灣上市的5G手機Galaxy S20 Ultra,一顆廣角主鏡頭就高達1億800萬畫素,而當手機鏡頭像素愈高,鏡頭模組裡的鏡片數也需要愈多,鏡片也愈大。如今不僅是手機,鏡頭應用範圍愈來愈廣,AI辨識、門禁管理、自動駕駛……產業需求水漲船高。

謝孟恭表示,綜觀2020年,疫情將長遠地改變大眾認知的生活模式,加速電商發展和無人化服務導入,包含提供訂閱制的公司,亦是線上銷售相關的產業,也是未來可期的明星企業。

 

數位時代/製作

2019大環境是「亂」,企業是「變」

全台上市櫃公司2019年共創下35.08兆元的營收,是十年來排名第二高的成績。一間公司營運的好壞,除了自身體質和營運狀況,市場環境絕對是最大影響因素,決定了企業究竟是時不我與,還是順水推舟。

若要用一個字來形容2019年,「亂」絕對是代表。  

5G之爭、華為禁令、中國去美化、全球去中化……2019年接踵而至的重大事件,都離不開這一年最大的主題──中美貿易戰。

 在這一場「戰役」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3.6%跌至3.0%,美國總統川普不按常理出牌,面對未知多舛的未來,全球企業也只能「以變應萬變」,亂世中接招。  

戰爭中本應沒有贏家,但大國間的博弈,卻意外地讓台灣「因禍得福」。

美國對中國企業設下重重關卡,想從美方取得技術支援,或是購買晶片、零組件難上加難,因此陸企開始把需求轉向台灣,2019年台灣因為「全球轉單效應」漁翁得利,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經濟成長率卻一度「不合群地」從2.63%成長至2.71%。  

另一方面,以和碩、廣達、英業達、緯創、仁寶台灣五大電子代工廠為首,台廠不再把生產重心放在中國,開始分散產能、降低風險,掀起一波產線遷移潮,紛紛在東南亞設廠,或是遷回台灣;在疫情爆發之際,也恰好降低了對中國依賴,縮小影響。

「對於台灣企業來說,2019年無疑是混亂但樂觀的一年,商業結果是好的,但其實大家採用的是短暫解決方案,不是長期處理方案,都是在『應變』階段。」劉鏡清說。

「大家都在轉變,只是快或慢,我們預測經過中美貿易、香港反送中等這麼多事件以後,轉變只會愈來愈快,2019年無疑就是一個加速劑。」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鼎聲分析。

資誠《第22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指出,2019年有73%的企業領袖,在一年內計畫以「推出新產品或服務」作為成長動能;其中工業製造與汽車產業企業,更打算靠「營運效率提升」來成長,可見憑藉數位轉型來獲取成長的企業,大有人在。

 「轉變的人多,但不代表轉變就成功,就我看來成功的企業,可能就占兩、三成左右。」劉鏡清補充,「但台灣企業為什麼有未來?因為他們到現在還是很緊張,危機感會讓企業不斷進步,台灣企業在2020年也會繼續改變、愈來愈好。」  

新一輪應變戰啟動,民粹主義加速經濟變化

 《2020資誠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指出,在武漢肺炎來臨前,雖然台灣多數企業領袖對未來發展走向態度保守,但仍有25%的人有信心,未來三年營收將有所成長,這一數字相比2019年,已經高出2%。  

但是,一場疫情卻推翻了一切,台灣企業也開始新一輪的應變戰。

「當NBA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達雷爾·莫雷(Daryl Morey)在反送中時聲援香港遭到中國封殺後,不少台灣企業接到美國客戶電話,問他們貨能不能不要從中國出?」一位業內人士私下透露。

劉鏡清觀察,「民粹主義」在各國接連引爆,經過這一場疫情,未來只會愈演愈烈。當各國民眾都站在自己的種族立場思考,民族情緒將引起一發不可收拾的網路論戰,兩岸、港中、中美的對立情緒愈趨濃厚,將是一股影響經濟貿易走向的力量。

「但我認為在這一波疫情中,台灣的企業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他們也喜歡自己找答案,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數位時代/製作

在這100間高價值企業中,《數位時代》也針對不同的產業別,挑出具有探討價值的案例:已是「國家門面」量級,卻還能保持高獲利的大立光及台積電;從遊戲機台到走到手遊《明星三缺一》,數位轉型典範鈊象電子;靠台灣內需撐起一片天,家電毛利之王禾聯碩;擁有230家美妝通路還不夠,開始做起五金生意的寶雅……。

他們究竟在漫漫長路上,做對什麼事?是否能在2020年行經黑暗的路上,發現光明的出口就在不遠處?

責任編輯:林美欣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