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台灣缺AI人才,但缺的是哪種?訪遍傳統企業,陳昇瑋歸結4種需求
數位時代陳君毅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台灣缺AI人才,但缺的是哪種AI人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創辦人陳昇瑋拜訪許多台灣傳統企業,最後歸結四個共通的需求與挑戰:瑕疵檢測、預測性維護、自動流程控制以及原料組合最佳化。

編按(2020.4.13更新):今(13)日,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網站上公告執行長陳昇瑋辭世,指出陳昇瑋日前因腦出血意外陷入昏迷,經醫師全力搶救仍無法挽回,不幸辭世。以下為陳昇瑋2018年9月接受《數位時代》採訪時,談台灣AI人才:

走進中研院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7樓,先看到占地750坪的寬敞空間與大片落地窗,接著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嵌在牆上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問起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成立原因,執行長陳昇瑋笑著給了一個簡短的答案:「台灣就很缺AI (人工智慧)人才啊」。

陳昇瑋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前,先與中研院院士孔祥重組建了一支團隊,拜訪了許多台灣傳統企業,包括石化、電子製造、半導體與紡織業等,一起討論AI應用的可能性,他們發現了四個產業共通的挑戰:瑕疵檢測、預測性維護、自動流程控制以及原料組合最佳化。

解決產業問題,不如辦校育才

陳昇瑋與團隊於是針對這四個問題,投入人力開發AI應用,也都獲得相當卓越的成績。以自動流程控制來說,過去人為控制設備參數的良率約在61%,採用深度學習系統後,可將良率大幅上升至98%。

解決這四個產業的共通挑戰,對陳昇瑋來說有兩個意義:第一是證明AI對於台灣產業的確有應用的空間;第二則是發現產業內AI人才的缺口。

「把程式碼給他們,他們也沒有人會維護,更別說應用AI做出第二、第三個案例。」陳昇瑋說。與其成立一個AI公司幫台灣企業解決問題,不如將能量放大1千倍,從根本解決台灣AI人才的缺口。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於是以培養AI技術領袖與經理人為目標,由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與台灣資料科學協會共同主辦,並在獲得台塑、聯發科技、義隆電子、友達光電、奇美實業、英業達六家企業的支持下,於2017年年底正式成立。

想進入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校門也沒那麼容易,技術領袖人才必須通過程式設計、統計與線性代數等考試,以確保能夠吸收上課內容;而經理人方面,則必須透過書面審核,仍希望經理人班的學員擁有相關的背景。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上課內容包含機器學習,以及應用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應用等,陳昇瑋表示,除了因應全世界AI教育的潮流趨勢外,也透過替企業製作AI專案的經驗來制定課程。

課程重實作,學員、助教比20:1

不過,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之所以有自信能夠填補台灣AI人才缺口,倚靠的是堅強的助教群、實作題目,以及廣大的校友網路。「只有手把手帶著做、有問題能夠隨時提問,才能真正完成雙向學習。」陳昇瑋說,因此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學員與助教比,約為20:1,而非大講堂式的單向授課。

另一個重點在於實作題目,課程中有許多的專題實作,分為3至5人一組,一班200人大約可分成50組,等於有50個AI專案同時進行。專案的題目則是產業真正所遭遇到的問題,讓學員「做中學」之外,也更貼近業界現況。

明年我們就會有超過5千個校友,有些是工程師、經理人、技術供應商、應用者等,當這些人透過AI互相連結、互通有無,生態圈自然能夠被打造出來。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

最後則是校友網路,陳昇瑋表示「明年我們就會有超過5千個校友,有些是工程師、經理人、技術供應商、應用者等,當這些人透過AI互相連結、互通有無,生態圈自然能夠被打造出來。」

目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學員所投入的專案中,多集中半導體與製造類型的感知型AI,「人才自然會流動到台灣的優勢產業,」陳昇瑋說,「而這也是台灣發展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優勢,很多高端的IoT(物聯網)設備都是由台灣生產。」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也將在下一期中提供機器人,讓有志於發展AIoT的學員能夠接觸並發展相關專案。

最後,當問到陳昇瑋對於杜奕瑾的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有什麼看法時,陳昇瑋笑著說大家就一起努力,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普惠AI」,由下而上培養AI人才,讓產業能夠真正AI化,畢竟唯有先讓台灣擁有大量的AI人才,才有跟上世界潮流發展的門票。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