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美中貿易戰重新洗牌,馬來西亞難以抗衡印度及印尼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美中貿易戰爆發迄今已近20個月,對全球經濟與貿易體系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亞洲哪個發展中國家可以接過「世界工廠」桂冠的討論再度被引燃。

根據彭博經濟頃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未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複製中國大陸經濟轉型的成功故事,但與中國大陸有相似之處的亞洲經濟體勢必會趁勢崛起;其中印度與印尼為兩個最受看好的國家。

與印尼相鄰的馬來西亞,是否也能在這一場持久的貿易戰中受惠,目前還未知,不過馬國經濟學者認為,馬國招商引資政策不明確,難以吸引外資目光。中國大陸成功之路難以複製,但不代表馬國就不能在這一波貿易戰中獲利,前提是馬國需有明確的招商引資政策。馬國若能簡化繁瑣的行政措施,並且加快審批速度,將是馬國吸引外資的第一步。縱觀馬國整體經濟發展與經商環境,馬國經濟學者認為,在跨出第一步的動作後,馬國接下來應著手提升整體工業技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馬國可藉由完善的基礎設施及政局穩定優勢,進而複製中國大陸成功之路。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TAR)商業與金融學院副教授黃錦榮指出,美中貿易戰已讓全球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及貿易鏈都被破壞。相較誰能在這波貿易格局大洗牌中獲利,美中關係脫鉤後,恐怕還會對全球貿易帶來更大傷害,且全球經濟格局也會變化。儘管有部分調查報告顯示,美中貿易戰確實造成生產線移轉至協力廠商國家,但還未有資金或是生產線移轉至馬國的顯著例子。

馬國位居在東南亞戰略地位,稱得上是銜接亞洲國家的橋樑,且又有海上絲綢之路必經的馬六甲海峽,因此沒有理由不在商家移轉生產線的考量名單中。

回顧80年代中期,美日爆發貿易戰,馬國是當時的受惠國之一,因那時能與馬國競爭的國家並不多。但20、30年後,若談及研發,外資均會選擇新加坡,而低廉的勞動成本,優先考量的必然是印尼或越南。馬國已不再是外資熱門投資地點,馬國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最大挑戰,分別是經濟結構、缺乏清晰的配套措施以及無法在第一時間抓住外資的目光。在政策方面,馬國政府或能借鑒臺灣作參考。貿易戰上(2018)年敲響戰鼓後,臺灣同年底擬定應對策略,本(2019)年1月出臺「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鼓勵臺商回臺投資,相關策略包括滿足用地需求、充實的產業人力、協助快速融資與穩定水電供應等。

在馬國投資方面,馬國中央政府核准的投資申請,一旦涉及土地交易則是州政府的權限,由於中央與各州政府溝通不足,縱然外資投資獲准,但還需層層關卡才能完成購地設廠。

這也是馬國與中國大陸最大的差異。在中國大陸,地方政府的權限很大,且均設有自己的關鍵績效指標,所以在引資方面,都盡可能給予外資最大便利。這也是中國大陸的成功模式難被複製的其中一個原因。

隨著全球貿易體系規模縮小,馬國其實很難在長期的美中貿易戰中受惠。倘馬國在這一波貿易戰中,過多將商品出口至美國,也會成為美國攻擊的目標,這都是為了防止「中國大陸替代國」的出現。

美國財政部於本年5月底將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越南納入貨幣操縱國的觀察名單,彭博社於同年10月底報導,馬國、新加坡與越南這3個東南亞國家很可能再次被列入觀察名單。

在招商引資政策方面,馬國中華總商會(ACCCIM)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李興裕指出,馬國政府應加速處理外資的投資申請,提升行政效率才是正道。審批過程若太複雜耗時,外資將卻步,且不光是簡化程序,最好能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協助外資處理這些投資事宜及跟進後續發展。

馬國貿工部(MITI)已與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聯合成立特別工作小組,並與相關部門共同探討簡化申請程序,縮短審核時間,以打造親商投資環境。除投資申請程序繁瑣,進出口通關也是重要指標。根據「2017-2019年經商報告」,新加坡是東南亞處理進出口通關程序最快的國家。馬國應專注自身長期發展方向。馬國政府在「第十二大馬計畫」(The 12th Malaysian Plan)下,選定五大核心產業領域,包括航太產業、機械與設備、電子及電機、醫療和生物技術及生物科技。馬國將於2021年至2030年「第12及第13大馬計畫」落實「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Shared Prosperity Vision 2030)概念,並將重點發展工業4.0、清真與食品、綠色經濟及再生能源等等。馬國亦可透過引進高技術型勞工,並制定更為靈活的政策,以引進相關技術專才。

馬國的電子產業目前雖無法生產類似晶片設計等高端產業鏈,但卻能吸引這些人過來,完善產業鏈。馬國盼能從美中中貿易戰中受惠,惟仍需設下最低標準以篩選相關投資,過剩與低端產業都不應考慮。印尼的勞動力相對廉宜,獲製造業外資如NIKE之青睞。馬國的確因貿易戰受惠,然僅是短期利多,長期還得有好的政策與誘人的獎勵。先前已錯失第一波電子產品徵稅的時機,除非馬國政府關注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有哪些,借機補上這些漏洞,或還能有受惠的空間。首先要確認受惠的產業,探討如何給予這些產業更多幫助。馬國雖未有廉價勞工優勢,但能針對性引進相關產業需要的外勞,而在需要較高技術的產業,或可從稅務獎勵方面著手。上年9月1日,美國開始對總值1,25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輸美國商品加徵15%高進口關稅,這些商品包括鞋類產品、藍牙耳機、智慧手錶和平板電視等。值得一提的是,馬國商品出口至美國也需要繳付3%進口關稅。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的電子商品將被徵稅25%,若是將生產線轉移至馬國,則可節省22%的進口關稅。馬國在技術層面上,無法與中國大陸的產業鏈相比,唯有提升整體產業技術,才是招商引資的根本。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