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外資流入東協失衡,越南與菲律賓吸引外資能力超越馬來西亞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近幾年來東南亞區域一直是許多外人直接投資(FDI)佈局的主要地點,因該區域具備人口多、中產階級崛起致消費力強、勞動生產力成本低等競爭優勢。美中貿易戰爆發後,東協更成為全球貿易移轉的主要受惠者,吸引外資能力更是節節上升。

對東協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吸引外人直接投資至關重要,因這有助支撐國家經濟永續成長。這些年來,越南和菲律賓可說是東協最亮眼的新星,搶占許多外人直接投資;但也有東協成員國,諸如馬來西亞和泰國被拋在後頭。馬國吸引外資能力遜色,政治狀況、政策走向、經商環境等都是關鍵。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頃發布之「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馬來西亞的全球競爭力在141個經濟體中以74.6分排名第27位,較上(2018)年第25位(74.4分)為差。另根據世界銀行發布之「2019年全球最佳經商環境報告(The 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2019 Report)」顯示,馬來西亞在190個經濟體中,以80.6評分,重新進入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經濟體行列,其排名上升至第15位,較上年的第24位(78.03評分)出色。馬國在東協10國中排名第2位,僅次於新加坡。

儘管馬國在前述兩份報告中僅次於新加坡,但在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方面,馬國卻較鄰國遜色,證明世界排名並非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而只是為政府提供一個指引,期繼續實現可持續增長、增加就業機會以及成為高收入國家等目標。

上年東協的外人直接投資額達1,547億美元(約6481.93億令吉),較前(2017)年成長5.3%,創歷史新高紀錄。2010年至2017年期間,東協平均每年吸引1,185億美元資金;其中東協國家內部的投資占16%,其餘84%來自東協以外的國家。以投資目的地區分,新加坡為吸資能最多的國家,有50%的東協外人直接投資流向新加坡;其他依次為印尼(占總投資額14%)、越南(占10%)、泰國(9%)、菲律賓(6%)及馬來西亞(5%)。2010年馬國還占有8%的比例,越南和菲律賓當時只分別占7%和6%,如今前述兩國已迎頭趕上並超越馬國。

過去10年馬國每年平均取得333億馬幣(約合79.47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2016年更攀上高峰取得470億馬幣,東北亞及歐洲貢獻逾50%的外人直接投資。

美中貿易戰導致跨國企業將貿易活動從美中、甚至歐洲以及日韓轉向東南亞,仍使馬國獲益。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年上半年外人直接投資額為495億馬幣,較上年同期成長97.2%,顯示美國跨國企業將生產線自中國大陸移轉至其他東協國家,其中三家廠商,Advance Energy Industries、On Semiconductors及 Plexus Manufacturing皆擴大在馬國的投資。倘這個趨勢持續,馬國本年核准的外人直接投資額可望超越上年的805億馬幣。

馬國作為一個開放經濟體,其就業機會及收入得以穩定成長,主要關鍵在於出口以及外人直接投資之增長,連帶推動馬國於1970年之經濟轉型,從農業轉向製造業。

根據世界銀行頃針對投資於新興國家的754位跨國企業經理人進行的調查顯示,雖然在做投資決定時,低稅率和低成本的重要性越來越低,然越南的廉宜勞動力,每月員工平均薪資230美元,低於馬國的595美元;越南公司稅為20%,也低於馬國的24%,造些仍然使得越南較馬國更受外資青睞。然世界銀行的調查也發現,跨國企業在做投資規劃時,越來越觀注政治穩定和國安、法律和監管環境,也重視專才和所擁有的技術。長期且可持續的政策,是改善投資環境的不二法則。積極邁向自由貿易協定、將國家進一步推向國際化、加強連通性,以及降低投資和貿易門檻,這些都是受外資歡迎的政策。越南近年來在吸引外資方面大有進展,主要得益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馬國人力資本素質還有待加強,特別是馬國勞工人均產出還落後新加坡、韓國和日本,而本地教育體系也須加強技術培訓,以培養出外國企業需要的高效技能。另外,馬國政府須推出特定措施以確保馬國仍富有競爭力,並在未來幾年繼續吸引具較高附加價值的投資計畫。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