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離岸風電發展需群策群力 綠色金融使力推動產業前進
CTimes陳復霞 報導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現今推動台灣在電力供應和工業基礎方面轉型的關鍵在於離岸風電產業,然而想要推動轉型需要社會有共識的願景,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台灣金融研訓院今(12)日發布《綠色金融暨離岸風電發展之風險與前瞻》特刊。就離岸風電的法規制度與環境面、技術面及融資授信及風險分擔等金融面等重要議題,匯聚產官學界的實務經驗與政策建議撰文成刊,以期建立台灣離岸風電發展之文獻基礎、數據資料蒐集與實務操作依據,從而降低綠能政策、施工技術、金融與產業等面向之實務執行風險與不確定性。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再生能源是未來台灣的重要生產要素,經濟部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及循環經濟,他提及台灣的能源結構特別,全球用電量排名前列的原因與產業結構有關,電網密集為再生能源的挑戰。他認為有效推動綠色金融是重要的工作,必須與再生能源互相學習,如何評估計算風險的可承受度,而非面對不確定的狀況,甚至形成中介者確查進度,以及過程是否符合規範進行,評估與授信等面向,為整體產業注入活力。

特刊主編暨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特刊內有許多待討論的議題,與綠色金融和綠能產業發展、風險考量與保險規劃等相關。台灣雖然是亞洲開發中最快的,但實際推動上和他國不同,國外金融機構在開發離岸風電計畫時就一起切入,並開始規劃時就一起參與,採取專案模式來溝通。而在台灣的中小企業多半是單打獨鬥,需要資金再找銀行,沒有共同規劃的想法或經驗,如此必須承受更大的風險及成本。而臺灣大學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表示,從知識生產與溝通看國家能源政策轉變,能源轉型意謂著社會轉變,我們必須建立社會共識,看到全球的願景提升高度,而非將眼光侷限於台灣的電價電力,才能跟進全球的發展。

綜觀國際離岸風力發展經驗可知,各國政府擬定政策發展架構須長期、明確且穩定之外,規模評估、場址選擇、誘因機制、電網連結、風險分擔、專案融資導入、風險定價乃至環評等各項議題,皆攸關未來綠色金融暨綠能產業的發展與風險。

隨著國內離岸風電持續發展及融資陸續到位,曾文生表示,今年第一季有8起申設量案,放款金額達到一百億元,他以七年前高雄的銀行辦理小型規模光電廠商貸款為例,其後續能獲利且穩定的成效提供參考。

此外,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葉長城表示,目前國際趨勢皆以強化政府角色為主,選址作業也是以中央化與區域劃定或特定場址模式來推動,並搭配周延的法律架構,台灣目前雖有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與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來規範,但缺乏專法的前導與約束,宜參考國際作法,強化離岸風力發展之相關法律基礎。而藉由法令強制規定,未來須有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作法,可減少離岸風力風電產業的不確定性,降低風力發電開發業者的投資風險。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