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New eID侵犯隱私?內政部強調三不 無法追蹤使用軌跡
鉅亨網編輯陳于晴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有立委質疑,新式數位身分識別證 (New eID),追蹤機制可能侵犯民眾的隱私。內政部今 (12) 日出面澄清,晶片寫入個人資料後,每次感應都會產生不同隨機亂數,不會主動發送訊號,不會洩漏位置,不會蒐集使用軌跡,就跟現行晶片護照一樣。

內政部預計明年 10 月起將全面換發 New eID,但遭立委指控內政部委託中央印製廠發包招標文件的規格書中,竟列出需具備追蹤機制、可進行晶片之追蹤等條件,恐有侵犯人民隱私的疑慮。

央行旗下中央印製廠指出,招標文件草案中有關晶片安全規範部分,是依據國際民航組織 ICAO 9303 及國際標準組織 ISO 14443 等國際安全標準規範訂定,我國現行晶片護照也是遵循相同規範製發。

內政部戶政司司長張琬宜表示,每張 New eID 晶片中均有專屬識別碼(Unique ID, UID),是為了讓晶片在生產過程中能被有效管控,避免被不當外流或盜用,發生問題時,也可辨識這張晶片有沒有被偽造或變造。

New eID 製作完成後,則會啟動晶片的隨機序號 (Random UID) 機制,這是國際民航組織為加強個人隱私保護,於 ICAO 9303 中建議採用的機制。

張琬宜指出,民眾每次感應晶片時,晶片會產生不同的隨機亂數,並不會連結個人資訊,無法追蹤使用軌跡,以保障民眾的隱私權。

張琬宜強調,New eID 只是單純在實體世界及網路世界做為身分識別的鑰匙,不會做任何個資的蒐集、處理及利用。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