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汽車大咖相挺!這間德國新創公司,為什麼是Uber空中飛車頭號對手?
數位時代張庭銉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提供空中叫車服務的飛行計程車或成為解決路面車陣的最佳方案之一,德國新創Volocopter也許將在今年底實現這項聽起來天馬行空的計畫。

高度都市化帶來的壅塞車流難以紓困,人類為了處理運輸管理的問題,努力克服地心引力向藍天發展,如同《第五元素》穿梭在紐約高聳建築間的「飛行計程車」,電影裡的未來交通畫面逐漸發展成真。

與科幻飛車不同,現實中的「飛車」外型看來更像台直升機,多依循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設計打造,以克服都市缺乏跑道、大樓林立的空間問題,被許多企業視為脫離地面的未來交通解決方案之一。

今年6月,Uber在美國華盛頓特區釋出Uber Air(空中優步)概念影片,其中模擬的乘坐環境與模型,透露其布局空中共乘服務的野心。雖然機艙還在改良階段,Uber Air卻已在美國德州達拉斯、加州洛杉磯兩座城市試飛過,除了美國之外,Uber也表示第一個海外市場為澳洲墨爾本,將於2020年測試營運,2023年商業運轉。

而在德國,有間新創公司腳步比共享巨人更快,還獲得不少汽車產業的大咖支持。

快Uber一步,VoloCity搶在今年底漫遊新加坡天際

德國新創Volocopter自2011年開發飛行計程車以來,曾在杜拜與德國概念性試飛成功。該公司首款商用飛行計程車「VoloCity」於今年8月21日發表,接著在同月30日,VoloCity的2X原型機在芬蘭的赫爾辛基機場的成功試飛。

VoloCity身為德國新創公司第4代的eVTOL,配有18個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螺旋槳,以及一個增加飛行與直升平穩度的穩定器。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今年7月發布的國際安全標準——要求飛行計程車在發生故障後,能夠進行受控的緊急著陸;以及安全飛行至目的地、在合適的機場著陸,「VoloCity的開發符合這些標準」該公司的網站說。

VoloCity於8月30日在芬蘭赫爾辛基機場試飛

VoloCity於8月30日在機場的成功試飛,無疑是飛行計程車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一步,讓空中叫車實現商用營運的日子更近了。怎麼說呢?理想中安全又高效的飛行計程車,被允許在城市上空短距飛行的先決條件是:不與其他飛機的航線打結。

進一步來看,航空秩序仰賴航空交通管理系統(ATM)與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UTM)的整合,因此Volocopter勢必得融入不同的航空管理架構,以達到商務人士與航運機制的認可。最後,該公司成功與多家航空管理系統供應商達到良好的合作,證明了新型空中載具與傳統大型航班共存的可行性

再者,當Uber的空中4人共乘叫車服務距離商用還有一大段距離,最多可乘載兩名乘客(包含商務手提行李)的VoloCity則在飛行員屢次操作試飛的經驗累積前提下,對外表示「實際移動範圍達35公里、最高飛行速度為110公里/小時」等飛行計程車的實際數據,有鑑於相當成熟的飛行模式,Volocopter很有可能搶在Uber之前,達到「未來3年內飛行計程車商轉」的目標。

另一方面,Volocopter宣布將於2019年第四季(10-12月)在新加坡測試營運,在新加坡交通部(MOT)、新加坡民航局(CAAS)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的支持下,展開相關基礎設施與商用系統的發展——與星國當局合作管制空中交通,並在城市廣設起飛與降落的「VoloPorts」,或許大家在近期內將很快的可以看見飛行計程車在該城市國家的天際線大行其道。

Volocopter除了放話年底前在新加坡測試商轉,此前還受到杜拜的青睞,眼看該公司在各家「未來交通先驅」的布局爭奪戰脫穎而出,引來試圖不在這波趨勢落後的外部企業投資;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德國新創企業聲勢似乎廣獲外界看好,其資金來源的相關話題也在近幾天以來廣獲大眾討論。

歐洲議會擋不住,空中叫車橫生中資控股隱憂

為了做出不同於「直升機吵雜、燃油飛機高支出」的自駕飛行載具,全球數十家航太業者正打造各自的飛行計程車。其他對空中商機傾心的,像是航空巨頭波音(Boeing)、空中巴士(Airbus)、德事隆(Textron)集團的Bell、紅遍全球的Uber、有著Google背景的Kitty Hawk、法國Safran、俄羅斯Hoversurf、英國勞斯萊斯集團(Rolls-Royce)以及巴西Embraer……等企業。

正因人人搶進,各自與誰結盟、合作,飛行計程車便成為市場熱門話題。

在空中交通領域聲勢大漲,搖旗向前的Volocopter於本月9日宣布完成5000萬歐元的新一輪融資(約合新台幣17.2億元),同時宣布將與中國吉利汽車(Geely)在中國成立分公司,推出飛行計程車服務。

此筆不小的資金由中國吉利汽車的吉利控股領投,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參與投資,據《路透社》,詳細出資佔比並不清楚,但最新消息指出,最近一筆交易讓該輪融資總額到達了8500萬歐元。

中國汽車龍頭拓展版圖到飛行汽車的領域有跡可循,《彭博》指出,吉利集團曾於2017年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太力飛行),並於2018年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聯手培訓中國本土的技術以建造「超音速列車」。

在此之前,吉利汽車曾因為併購多個知名汽車品牌而聞名於國際市場(Volvo、蓮花與寶騰)與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早有密切的策略合作,據《富比世》的報導,吉利擁有戴姆勒總股份約9.7%,市值將近90億美元,成為戴姆勒集團的最大單一股東。

吉利於今年3月對戴姆勒旗下小型車品牌Smart連續21年虧損的業務出資50%,雙方合資成立公司推動Smart品牌轉型,新款的Smart將由賓士負責設計,吉利負責開發。

吉利與戴姆勒更在今年5月共同成立提供高級叫車服務的「蔚星科技」,緊密的關係不言而喻。直到今天,吉利成為Volocopter最新一輪融資的重要金源之一,為中資入歐的話題再掀起一波爭議。

近10年來,為實踐「一代一路計畫」,中國逐漸在歐洲市場擴大收購企業與公共建設的投資規模。為防範中資的大舉挹注,歐洲議會(EP)與歐盟更於今年3月達成共識,通過外國對歐盟直接投資審查的相關條例(FDI),針對境外投資設立嚴加審視的層層關卡。

將在發布後18個月強制執行的歐盟新外資監控架構,確立了各會員國與歐盟執委會審查外資的合作機制,而FDI對非歐盟國家政府出資或控制程度的審查要素包括——基礎建設、科技技術、媒體自由等項目,以及其他影響成員國安全的潛在活動。此舉亦被解讀為「中資條款」,是特別針對十年來大舉在國際挹注資金發揮影響力的中國政府與企業所設下的層層把關。

責任編輯:吳元熙

參考資料:The VergeForbesReutersBloomberg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