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Facebook 文章分享-Plurk 文章分享-Twitter
打造離岸風電30層樓高「水下基礎」,興達海基將組400人焊接部隊拚進度
數位時代陳映璇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

沃旭能源攜手中鋼百分百轉投資公司興達海基,打造台灣首座水下基礎轉接段,於今日正式亮相,預計明年第2季將生產完成首套管架式水下基礎,這座高達80公尺的水下基礎,背後的技術含量到底有多深?

丹麥離岸風電龍頭沃旭能源今(6日)攜手中鋼集團旗下興達海基打造台灣首座水下基礎轉接段,於高雄港74號碼頭舉行完工典禮,宣告興達海基與旗下20家供應鏈準備好了,預計明年第2季將生產完成第一套管架式水下基礎,預計2021年底前分批完成交貨,供應大彰化東南及西南離岸風場。

對於從未做過水下基礎的興達海基而言,沃旭去年11月一口氣下單56座水下基礎,價值達百億元的訂單,除了是達成離岸風電國產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台灣鋼鐵產業的「升級挑戰」。興達海基董事長王亞洲坦言,因台灣未曾做過,目前在製造、管理上仍具有相當高的風險,因此也反應到供應鏈的報價,毛利率很有限。

打造30層樓高水下基礎,焊接技術要求高

今日亮相的水下基礎轉接段,是銜接水下基礎與風機塔架的重要元件,在製作上因先前受沃旭停工影響,歷經9個月的時間完成。

不過今曝光的轉階段只是其中的部分,整套水下基礎高達80公尺,約30層樓的高度,超過1,000噸重。王亞洲表示,製作水下基礎最大的挑戰是焊接與尺寸控制,過去建築鋼構通常要求公分級的誤差範圍,但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必須控制在2公釐內、管子角度不能歪超過0.17度,技術含量相當高。

目前興達海基已陸續培養焊接人才,欲打造300至400人的焊接部隊,沃旭也派出10位專家進駐高雄,提供技術上的協助。

攜手20家供應鏈,年產達50套水下基礎

在產能規劃上,預計明年(2020年)7月繳交第1套水下基礎,到2021年11月底陸續完成56套交貨,等於平均每月要完成4套、1週1套,且邊做邊交貨,進度相當趕。

而這套MIT水下基礎的背後推手,除了興達海基外,還結合國內近20多家供應鏈,包括中鋼機械負責轉接段(TP)、中鋼構負責接頭(Node),中鋁有犧牲陽極(編按:防止金屬鏽蝕的工法)等。王亞洲表示,目前先以沃旭的訂單為主,看好2022年產能穩定後,年產達48到50套水下基礎,預估年營業額上看百億元。(為離岸風電海事打先鋒!台船砸7億打造第一艘國產大型駁船

不過在歐洲水下基礎行業競爭激烈,過去不少公司都曾因財務問題而破產的案例。興達海基是台灣第一家水下基礎廠商,已規劃投資68.4億元於高雄興達港打造水下基礎產線,預估年底完成建廠工程,明年1月正式投產,作為台灣水下基礎的先行者,王亞洲目標,先站穩台灣市場後,2025年要爭取亞太風電市場的訂單。

責任編輯:蕭閔云

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
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